中医古籍
  • 屠苏酒——春节的保健习俗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天各一方的游子都要与家人团聚,共同辞旧迎新。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竹外,在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喝屠苏酒以防瘟疫,现在可见的文字记载是《荆楚岁时记》。屠苏酒相传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因为那时候医疗水平还有限,传染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陈延之的《小品方》认为“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认为该酒有防病作用,如“元旦饮之,避瘟疠”。

    屠苏酒的具体制法是: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元旦悬挂在井底,除夕之夜取出置于酒中,煎数沸。喝屠苏酒时,“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一般饮酒应该老年人先喝,但屠苏酒从年轻人开始喝,最后才是年长者,是希望老年人返老还童的意思。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巧妙地运用了年长者最后喝屠苏酒的典故,表明自己只要健康,不怕年老的想法。诗人朱望之的《除夕》诗,不仅沿袭了喝屠苏酒的习俗,还用8味中药名描写过年的喜庆景象,诗云:“从容岁事已无忙,果草村肴设小堂。酣酌屠苏倾竹叶,暖煨榾柮带松香。插梅瓶中连翘影,剪烛灯明续断光。白附地砖书彩字,万年长积有余粮”。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屠苏酒在民间的流行。

    喝屠苏酒的习俗东渡日本后,经过改良流传至今。日本以元旦为一年中的第一天,在元旦的早上提来第一桶水称为“新水”,敬神之后,在新水中放入屠苏散,全家人一起喝“屠苏酒”,祈祷平安。喝法也是从年轻人开始,按照长幼的顺序,最后才是老年人。现在的国人已经很少知道过年的来历与习俗,至于屠苏酒就更少有人知道了,祖先创造的文化在别国被保存下来,这很值得我们反思。

更多中药材
  •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