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谈古论今 话药邪

    目前一些人对身体保健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西药对人体有副作用,而中药却没有影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中药、中成药以及中药制剂的保健品特受人们的青睐。其实中医学早就把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

    《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有毒药物的使用时间,对无毒药物,也不能尽剂,免伤正气而为病。《巢氏病源》详述了用药失误所致的严重,所谓“咽喉强直而两眼睛疼、鼻干、手脚沉重、常呕吐、腹里热闷,唇口习习,颜色乍青乍赤,经百日便死:其轻者,乃身体习习而痹,心胸涌涌然而吐,或利无度”,强调“合和汤药,自有限制”,以防药邪。孙思邈重中药组方配伍“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适宋《圣济总录》则综合列述了临床运用药物失误所致的中毒情况。然而,尽管有认识上的提高,医患双方在中药运用上的弊病依然严重。金张子和《懦门事亲》中《补论》及《推原法补法利害非轻说》二论,针砭当时人们妄用温热燥药补身的流弊,明确倡言“药邪”说,并竭力主张治病当“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

    古代对“药邪”的这些认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再加上经济效益刺激,为医者开大处方、贵重药、补药等,亦常常失慎于此,导致当今临床服用中药引起过敏、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屡有发生,且呈日渐增多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引起不良反应或中毒的中药已达六七十余种,许多有毒中药如乌头、附子、万年青、七叶一枝花、黄药子等由于过量、误用、炮制、配伍等失慎所致的中毒或死亡案不断发生。盲目购药自服,误用秘方、验方,擅自改动处方等较多遭致不幸。一些传统认为无毒的常用中药,如柴胡、人参、白药、熟地、牡蛎、马勃、板蓝根、通大海、马兜铃、木通等,都已在临床运用中见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和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一些中成药,如云神丸、黑锡丹、复方桔梗汤、龙胆泻肝片、鸡血藤浸膏片和一些中药针剂,如柴胡、四季青、鱼腥草注射剂都有用药后见不良反应的报道。

    总之,药邪作为一种药源性病因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上由于人们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类似情况。因此,我们要从主观上提高人们对药邪危害严重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杜绝对中药药效作用存在的种种盲目性。

更多中药材
  • 湿疹呢,比较痛苦,出水啊,又痒啊,大面积长了之后,整个脸上头上都是,看起来也不好看,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夏天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湿重,什么叫湿疹?湿邪浸淫皮肤,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湿疹方面的病例。这个患者呢,杨先生......
  • 经络中医来讲是整个身体气运行的一个通道,而且它对人体作用的确非常大,因为我们中医讲说人这个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比如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这表里怎么实现呢?它怎么连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进行连接,就研究咱们这个中医......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
  •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
  •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蓝素、抗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气绝、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吸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失痹、小儿经风等症。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