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学美称撷趣

    师祖——春秋战国时期医家扁鹊,对祖国医学有重大的创造和贡献,是四诊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我国医学的“师祖”。

    医圣——东汉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药王——唐代医家孙思邈,深研医理,系统总结唐以前医学经验,撰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千金方》,被誉为“药王”。

    书淫——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刻苦攻读针灸医书,因“耽习典籍,忘寢与食”而被称之为“书淫”。

    上手——南北朝医家秦承祖,精通医药,医术超众,被誉为“上手”。

    鲍仙姑——晋代女医家鲍姑,医道精湛,知名于时,有“鲍仙姑”之美称。

    神灵翁——五代时江左医家杜公,善治目疾,每收奇效,被称为“神灵翁”。

    张熟地——明代医家张景岳,善用熟地,屡起沉疴,人称“张熟地”。

    陈半仙——明代医家陈实功,治病有起死回生之效,故有“陈半仙”之称。

    天医星——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丰富,医术闻名大江南北,被誉为“天医星”。

    小神农——清代韩士良,精通药性,有“小神农”之称。

    外科鼻祖——东汉末年医家华佗,医术高明,尤精于外科,擅长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

    医药巨子——明代医家李时珍,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经27年的艰苦实践,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称“医药巨子”。

    医林状元——明代医家龚廷贤,医学知识渊博,因著述较多而被称为“医林状元”。

    外治之宗——清代医家吴师机,创立了许多外治法,在临床上很有实用价值,被后世称为“外治之宗”。

更多中药材
  • 教大家一个方法,用30到50克黄芪加适量的水,用黄芪煮出来的水再用来煮大米,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中药,它能补气,所谓气呢,是一种能量,气不足的时候啊,就疲劳,耐力差,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黄芪水煮粥煮饭,连着吃一周,一般气虚的人就会感觉有改善。......
  •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 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不同,夏季呢,天气湿热,我们又喜欢在空调房里面吃西瓜、冰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外感风寒夹湿证。有个治疗暑湿感冒的方剂叫香薷散,出自《温病条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朴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疗暑热的同时,还能兼顾脾胃,祛脾胃之......
  • 所谓病从口入,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大多数人呢,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疲劳、胃口不好、黄疸等症状。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