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是神经衰弱还是抑郁症?

    神经衰弱这个疾病诊断名称,我国还继续在使用,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围之内,患此病的人很多,常到内科及神经科门诊诊治,很少先想到去找精神科医生,由于久治不愈才想到精神科试试。国外有的国家已经在疾病分类上取消了神经衰弱,曾有国外学者对我国某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大多数属于抑郁症或焦虑症,而非神经衰弱,我国国内学者曾对此观点存在异议,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仍保留神经衰弱的诊断名称,但也认为我国对神经衰弱诊断偏宽,把有些不属于神经衰弱的病人也诊断为神经衰弱了,其中有些病人实质上是抑郁症。

    那么,如何区别神经衰弱与抑郁症呢?难度是很大的,两者十分相似,如笔者遇到过一位病人,她4、5年来终日感到头痛,头昏,乏力,腹胀,全身不固定部位疼痛,一走路就心跳、气急与胸闷,缺乏食欲,便秘,睡眠多梦,早晨4~5点钟就醒来,于是白天工作感到昏昏沉沉的,做事提不起精神,但每日保持出勤,勉强去完成任务,曾去大医院内科、神经科诊治,做过脑电图、B超、CT等各项特殊检查,报告都为阴性,诊断都说是神经衰弱,服过补脑药、维生素、中药,也打过针灸,自己购买营养品、补品。先后化去了数千元。别人给她介绍男友,都被她—一拒绝,认为自己也管不了,怎么还再去害人,逐渐出现了悲观消极情绪,觉得这样受病魔折磨生活得太累,还不如早日离开人间好。求诊后给她服了两个星期的抗抑郁药,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情绪振作越来,睡眠和食欲都好转,对前途也充满了信心。随访1年,情况一直良好,已停药。

    这位病人总的临床表现与神经衰弱十分类同。体诉很多,但经服用抗抑郁剂后很快奏效,实践证明,她的病症并非神经衰弱,而系抑郁症,这种抑郁症称为。隐匿性抑郁症。,表面上表现出很多躯体症状,而其实质为抑郁症,但抑郁症状却被躯体症状掩盖了,此病名就来源于此。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位病人有几个地方是值得引人注意的,她总的情绪是低落的。精力不充沛,缺乏信心,对前途悲观消极,容易疲劳。睡眠早醒,食欲减退等,这些都提示要考虑抑郁症的诊断,还有几点有助于诊断确定:

    1.她的症状有晨重夜轻的规律,她自诉早晨假错最不好、乏力、头昏,而到了晚上感到轻松些,看看电视,与人聊聊心情觉得好些、一般神经衰弱的病人,到了晚上症状更严重,与此病人的规律相反。

    2.据了解她的祖父及二伯父都因自杀身亡,皮具体情况不详,推测可能患有抑郁症。

    如果某病人在既往病史中,有阶段性的神经衰弱发作,应要多考虑抑郁症的可能。该病人经过抗抑郁剂治疗不过二三个星期,症状就明显减轻,这从一治疗角度也反过来证明她患的确是抑郁症。

    由于我国精神卫生知识不普及,而且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因此有神经衰弱症状的病人多去其他;临床料诊治,其他临床科医师往往因缺乏精神科专业知识,一听到这些症状,而且客观检查也都无异常发现,很自然会想到神经衰弱的诊断,由于未能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病人长年累月遭受痛苦而无法解脱,这种病例在临床上是很多见的,因此希望患有类似。症状的病人不妨到精神专科作一下心理咨询,特别些顽固难治的神经衰弱病人,要考虑到其中部分(不是全部)可能属于抑郁症,适时采用抗抑郁剂治疗,有时可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病人对抗抑郁剂的耐受性较差,对药物副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开始要采取小剂量治疗,逐渐加量。病者对药物副反应的出现也要有一定思想准备,一旦出现副反应也要忍耐,坚持服用,千万不要半途而废,有不少人的治疗失败就在于没有坚持服用,服用了几天觉得不舒服,就擅自停药,又调换别的医生诊治,反复辗转,结果一事无成,拖延了病情,病者自然继续处于病魔折磨之中,这类教训是屡见不鲜的。

更多中药材
  •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