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抑郁症患者大多“投错医”

    生病了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上医院,看病当然要找最对口的科室。这是看病的两个基本常识,而对心理疾病患者来说,想做到这两项却不容易。近日,一项针对千名人群的精神卫生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亲友、非精神科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医绊脚石”。

    八成常人、一半医生不了解精神疾病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协作组对上海市的两项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58.33%;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的基本知晓率为17.7%;部分知晓为51.2%,较少知晓为31.1%。

    “上海这个我国最大的最发达的城市尚且如此,浙江省的情况就更为严峻了”,对于这份并不令人满意的调查结果,浙江省心理专家、浙江医院副院长于恩彦主任医师指出,浙江心理疾病患者得到及时就医的比率也不容乐观。据分析,浙江省约八成的普通人、近一半的综合医院医生并不了解精神疾病。

    亲友们有时好心办坏事

    亲朋好友的劝慰为什么成为病人的“求医绊脚石”呢?于副院长以抑郁症为例说明:抑郁症病人的自杀风险很高,约有15%-20%的抑郁症病人最终会死于自杀,然而那些不了解精神卫生知识的人们,既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更不知道其危险性,所以会把这一严重的自杀问题当成是普通的心理问题,因此采取的措施就是做耐心地劝慰而不会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从而延误治疗。

    然而,即使有些病人想到医院就诊,却在医院中“迷失方向”。除了病人不了解病症外,医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三成左右的抑郁症患者会去内科求诊,而更为隐秘的“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则是百分之百“投错医”。医学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中只有5%到精神科看病,绝大多数都被内科收治。业内人士介绍,造成心理疾病的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一方面是因为医生医务繁忙,医生没有时间了解病人躯体以外的健康状况,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生对病人的精神状况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其疾病的诊治。

    要让“求医绊脚石”成为“绿色通道”

    心理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例如抑郁症病人最终会死于自杀,只有精神科能系统治疗并使之康复。所以要预防严重后果的出现,亲友、医生这两道“求医绊脚石”就得转变成“绿色通道”。

    于副院长指出,亲友要对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多些了解,发现患者有症状后,不仅要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撑,还要及时主动向医生求助。非精神科的医生也该承担起“导医”的责任,当本科室医生对病人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却效果不明显、检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时,就应当考虑病人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可能,并及时邀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