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避孕套改称“安全套”其实是误导

    近年来,国内流行将避孕套改称“安全套”,为此,不少人误认为用了避孕套就可以非常安全。近期,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朱琪在广州现代医院举行的“性文化与生殖健康”研讨会指出,避孕套用于预防性病、艾滋病缺乏科学依据,国内将避孕套改称“安全套”是一种不科学的误导,将导致十分消极的后果。

    性病严重威胁人类生殖健康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性自由观念的流行和环境的污染,成年人的生殖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下一代的健康和生命。朱琪副理事长介绍,损害生殖健康最常见、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殖系统遭受特异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也即罹患性病。

    被列为世界性的重大难题的“艾滋病”则更为可怕。朱琪介绍,艾滋病孕妇在未接受抗艾滋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婴儿艾滋病毒感染率高达30%—50%,至今没有一个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能够活到成年。

    避孕套预防性病缺乏可靠依据

    为了维护人类的生殖健康,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难题。生物医学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艾滋病疫苗和特效药,当前则着重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所谓“安全性行为”。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乐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美国一直执行大力推行避孕套的政策,但是美国性病严重流行的事实表明了这一政策的失败。朱琪表示,实际上避孕套用于预防性病艾滋病至今仍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证据。

    从开始提倡避孕套时候起,其预防效果就受到质疑,因为避孕套用以预防怀孕的年失败率通常高达10%左右。由于艾滋病病毒远比精子小,艾滋病毒可以侵入生殖器官粘膜、皮肤的途径,远较精子进入输卵管这条唯一通道多得多。另外,怀孕受排卵时间的限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加上避孕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多种因素,都决定了感染艾滋病病毒比怀孕容易实现,因此,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会远高于预防怀孕。同时,受到利益的驱逐,避孕套更是难保“安全”。朱琪表示,能够帮助人类最后战胜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以维护生殖健康的,不是特效药,也不是疫苗,更不是避孕套,而是性道德。

    避孕套改称“安全套”将致严重后果

    随着国内性观念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性自由生活方式风行,导致性病流行,并且未婚流产的越来越多。为了维护生殖健康,在中国开始大力提倡避孕套,提倡“安全性行为”,避孕套为此也被堂而皇之地改称为“安全套”。对此,朱琪表示,避孕套改称“安全套”,使不少人认为用了避孕套就可以非常安全,由此产生的虚假安全感将会使高危人群拒绝改变高危行为,也会诱惑更多的人有恃无恐地参与性乱活动,特别是对于已经具有性行为的强烈欲望但是还不敢尝试的青少年来说,由于“安全套”教育只重视人的生物属性,不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只讲“安全可靠”,不讲或很少讲失败风险,就从心理上解除了他们对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的畏惧,其后果非常严重。

更多中药材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