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天存药要避温

    ——家中莫忘备些防暑药品

    夏季

    天气炎热,家中应备一些防暑及相关药品:

    中暑:可备上些十滴水,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消炎镇痛、清凉止痒、祛风解毒的风油精、清凉油、本草等。

    感冒:夏天空调使用不当、游泳时的受寒等都可引发感冒。建议在家中准备一些中联强效片、板蓝根冲剂等药品。

    消化道系统疾病:夏季细菌滋生容易,消化系统疾病较多。建议备上一些具有化湿和中功效的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还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滞、消炎杀菌作用的香连丸,补益中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又有消食化积、增加食欲的健胃消食片等药品。

    ——哪类药品最需防热

    药物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致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现异味;

    糖浆剂、眼药水等,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冲剂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亦发粘、结块,有的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中药制剂多为″膏、丹、丸、散″,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栓剂多用于插入肛门,阴道中,在人体37℃的体温下逐渐熔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夏季家庭如何储存药品

    暑季家庭储存药品一定要注意低温阴凉。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品,更要妥善保存。一些中药材易长霉、虫蛀,在装瓶前应充分烘干或晒干,装瓶后密闭阴凉存放。另外,有些药物遇热极易挥发,要特别注意密闭,如各种酊剂、医用酒精等。还有一些药品对热特别敏感:如乳酶生、胃蛋白酶、胰岛素、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按要求应放在2-15℃的低温处保存。

更多中药材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
  • 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川芎所组成。其中当归能够补血养血,活血通经。川芎呢,是行气养血的一把好手,还有血家之气药的美称,并且它还能够止痛,比如说痛经和常见的一些头痛。白芍呢,它既能柔肝养血,又能平肝止痛,还能收敛肝......
  • 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并不复杂,只有四味药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方中半夏是化痰的主力军,它性格燥烈,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通过它的温燥之性来减少湿痰的产生,并且半夏可以把痰湿化开,然后再排出体外。陈皮同样是一味燥湿化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