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吃药小心,别把孩子的耳朵吃聋了!

    在我国,耳聋的患者居全部残疾人的第一位,目前我国每年新生聋儿2万~3万。其中药物因素引起的耳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耳聋,例如利尿剂、抗肿瘤的药物,还有某些中药,例如含有乌头碱的药物和一些含有重金属的中药使用不当也可以引起耳聋。然而,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这些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妥步霉素、新霉素等等。

    为什么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能够引起耳聋呢。在我们内耳当中,有数万个头顶上长着纤毛的细胞,它们被称为毛细胞。我们内耳对听觉的感知依赖于内耳的毛细胞,每个人大约都有15000个左右的内毛细胞,还有内毛细胞三倍的外毛细胞。内耳就像一架精巧的钢琴,不过琴键是由数万个组成。这些琴键可以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然后将声音转化为电能,通过神经的传导,最终到达大脑皮层,我们就可以听到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

    内耳的毛细胞非常娇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以损害这些可爱的毛细胞,无法感知外界的声音,从而引起听力下降。而且这种听力损害一旦发生,往往是不可逆的。虽然老百姓把这种耳聋俗称为“神经性耳聋”,但是其实听觉神经并没有太大的损害,真正损害的就是这些毛细胞,所以正确的称法是“感音性耳聋”。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医疗知识的提高,现在城市中已经很少再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我们的孩子距离药物性耳聋这个魔爪已经越来越远。然而在某些小诊所,还有不少的农村地区,仍然有人还在使用这些抗生素。即使在城市中,新霉素滴耳液还在使用,对于鼓膜完整的患者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对于鼓膜穿孔的中耳炎患者,一样有可能导致耳聋。近年来,结核病又开始卷土重来。链霉素在抗结核治疗中处于二线药物,在一线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就会被推到前线。但是在抗结核治疗中,链霉素的使用也需要注意药物性耳聋的情况。

    临床上,有些患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常之敏感,哪怕极少量的使用,都可以导致极重的耳聋。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极度敏感的人群中存在遗传性,它是由于人类的线粒体DNA上的基因变异引起。这种遗传往往是母系遗传,就是说妈妈的基因有问题,会传递给孩子,而爸爸的问题,则一般不会继续向下一代传递。所以这种有家族史的人群,对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就更要谨慎。

    一旦出现药物性耳聋后,要积极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这种情况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的令人不满意。对于这些患者,如果听力损失是属于中重度,可以佩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或者全聋的患者,可以早期植入人工耳蜗,代替受损死亡的毛细胞,临床上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更多中药材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