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正常参考值】杆状核绝对值:0.004~0.5×109/L杆状核百分值:0.01~0.05或(1%~5%)分叶核百分值:0.5~0.7或(50%~70%)分叶核绝对值:2~7×109/L【异常结果分析】中性粒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可有体差异,一日之间亦可有波动,下午较早晨为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阵痛等都可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2.病理性增多:(1)反应性增多:1)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所致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常见疾病如中耳炎、脓肿、疖痈、扁桃体炎、阑尾炎、肺炎、败血症等,白细胞升高的程度视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机体反应性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数可正常,但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大于10×109/L并可伴有轻度核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大于20×109/L,并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塞、肺梗塞等,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3)急性大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可在1~2h内迅速升高,可达(10~20)×109/L,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4)急性溶血: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大量溶解使之相对缺氧及红细胞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入血,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5)急性中毒,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以及蛇毒素等;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尿毒症等。6)恶性肿瘤:某些肝癌、胃癌等,因癌肿组织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或其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入血,或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异常增生性增多:1)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可在(100~600)×109/L以上。早期无症状者可在50×109/L以下,血象中粒细胞常在90%以上,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细胞,以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最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粒细胞一般可增至(10~50)×109/L。2)骨髓增殖性疾病: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 为粒细胞缺乏症。1.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粟粒性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感染时由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入血或在内毒素作用下、使贴壁的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减少。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3.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类脂质沉积病等。

更多中药材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
  •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 第一种是月经频发,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我们称为月经频发。第二种情况是月经稀发,如果月经周期超过35天,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我们成为月经稀发。第三种情况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流血没有规律性,可能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可能沥沥拉拉毫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