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袁枚的饮食之道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不仅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造诣颇深的饮食文化理论家、烹饪艺术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随园食单》等30余部。其中,他所著《随园食单》一书,是系统论述和阐释饮食文化理论、烹饪技艺、南北茶点制作技术的重要著作。在这部书中,作者的饮食美学思想、饮食烹饪技艺思想和饮食保健思想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一饮食专著可谓品位高雅、见闻广博、立论有据、见解深刻,不仅在当时达到很高水平。就是在今天,其中许多观点,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反对重量不重质

    袁枚认为,美食之美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要讲求营养。“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一次,一位太守宴请宾客,白煮的四两燕窝一点味道都没有。许多客人违心地竞相夸赞,而袁枚却戏谑道:“我们是来吃燕窝的,不是来买燕窝的。可买而不可吃,即使再多有什么用?”

    强调食物搭配

    袁枚引用《礼记》上的“相女配夫”,说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调须“同类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

    要求干净卫生

    袁枚认为,菜肴再好,如不卫生,必定倒入胃口。他还指出,烟灰、汗珠,以及灶台上的苍蝇、蚂蚁,一旦落入菜中。即便是再好的美食,也会像西施身上沾了脏东西一样,让人掩鼻而过。对烹调用具,他要求特别严格。首先.专器专用。即“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其次,常用之器尤须洁。“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其三,良厨应作到“四多”。即良厨应“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

    讲究菜肴味道

    袁枚要求菜“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腻,不如吃猪油好了……如果只是贪图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严格

    遵守上菜的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

    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讲究节令饮食

    饮食须序时而用之,方能强身健体,这是袁枚对饮食强身之道的重要见解。他在《随园食单》的“须知单”中,专门列有“时节须知”。其中,主要阐释的强身之道有三:其一,入之饮食,应循时而进。袁枚称:“夏曰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丰,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其二,人之饮食,当因季变味。他写道:“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其三,人之饮食,须择时“见好”而食。袁枚指出:“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搴裳去之也。”

    提倡文明用餐

    袁枚反对“贪贵食之名,夸敬客之意”,认为饮宴上的铺张奢靡、纵酒酗酒现象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对设宴待客时过分殷勤地劝菜劝酒,他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强人所难,形同惩罚,令人生厌,是对客人不尊重、不礼貌的表现。也有违热情待客的本意,应“主随客意,听取客便”,文明待客。他认为,宴席上喝得酩酊大醉,丑态百出,惹人耻笑,再好的美食也不知其味,应改掉这种陋习。

更多中药材
  • 肾脏之识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关概念也因而呈现虚实相兼、过于抽象,且只有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才能准确理解。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
  •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