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破除饮食5大误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针对一些饮食方面的老观点,专家给出了建议。

    误区一:新奶比保存奶要有营养

    鲜奶(用巴氏法灭菌的牛奶)与和可存放的牛奶的营养成份几乎相当,它们都富含钙质,而目含有维生素A、D、E、K和大量的维生素B。

    因此,德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应该摄入500毫升的牛奶或其他奶制品,如酸奶、炼乳、奶酪等,从而为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强健提供足够的钙。

    误区二:冷冻蔬菜不含维生素

    尽管冷冻蔬菜不如刚刚采摘就进行烹调的蔬菜有营养,但远远比买来后放几天才吃的蔬菜更有营养价值。

    例如,100克新鲜蔬菜会有22.1克维生素C,而冷冻蔬菜相应的含量是20.2克。可是,在20摄氏度温度下存放两天的蔬菜,维生素会迅速流失,只有14.1克。而大多数“新鲜”蔬菜都在采摘后,要经过长途运输。购买等环节,几天之后才端到餐桌上的。

    误区三:吃饭时不宜喝水

    我们的父母会告诉我们,吃饭的时候喝水会稀释胃液,而使消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但是,今天的发现是,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喝水。

    一项有关儿童营养学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喝水太少。从两岁起,孩子就开始处于“缺水”的状态。在孩子10岁之前,每天应喝800毫升到1000毫升的水,而如果天气炎热或做运动,就需要喝更多的水。

    因此,你应该在饭前、饭后和吃饭中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饮水。

    误区四:果汁不会像可乐那样使人发胖

    尽管果汁比可乐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它的糖份也不低于(111克/升),因此所含的热量也相当高——550克/升。而1升可乐里热量也有490卡。

    误区五:每天孩子都要吃顿热餐

    其实热餐与其说更有营养,不如说符合人类的饮食习惯和其他需要,例如在冬天喝热汤,更多的是为了暖和。因为热的食物从嘴巴到胃这个过程中已经慢慢变凉了,温度和吃进的凉食品一样。当然,也有些食物经过烹调后,营养价值比生吃要高得多,例如土豆。

更多中药材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