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儿童发烧慎打针

    由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烧可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预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

    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如:美林。美林是目前在儿科界惟一能安全用于临床抗炎的解热镇痛药,其特点对高热患儿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降低严重感染的机体代谢率。推荐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mg至10mg,一天3次至4次。对口服给药有困难的患儿,可用栓剂塞入肛门,同样可以起到退热作用。合理治疗应由医生找出病因,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根据发热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解热治疗。

    什么情况下给患儿解热治疗呢?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肛门温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烦躁不安的状况时,应及时给患儿解热治疗。

    如果孩子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5岁以下有发热抽风史,即使不到39℃也应给予解热治疗。

    解热治疗,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夏天应降低室温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至41℃)用酒精或冷、温水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的发热调节机制,可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还可发生酒精中毒(体温超过41℃时如中暑、中毒性脑病等超高热、非生理调节机制引起的,可用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但酒精擦浴仍不宜应用)。

    有效的解热治疗是口服解热药降温。目前认为最安全、有效且适合家庭常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该药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胃肠道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而安全,口服后30分钟至60分钟血中浓度达高峰,30分钟后产生退热作用,退热作用持续4小时。

更多中药材
  •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 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不同,夏季呢,天气湿热,我们又喜欢在空调房里面吃西瓜、冰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外感风寒夹湿证。有个治疗暑湿感冒的方剂叫香薷散,出自《温病条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朴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疗暑热的同时,还能兼顾脾胃,祛脾胃之......
  • 所谓病从口入,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大多数人呢,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疲劳、胃口不好、黄疸等症状。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
  • 今天我就分别给大家讲一讲,每个人他的病因不同,体质不同。第一种是湿热性出汗,这个患者体内湿气比较重,加上蕴久生热,这个热邪蒸腾这个湿气到达面部产生了出汗,那这样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因为湿气比较重,可能总感觉头面部或者这个头发上湿湿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