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老年病用药心得

    我是个年轻的医生,自幼跟着善治老年病的父亲习医,长期的耳濡目染,使我在老年病的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我诊治老年人疾病时,首重疏肝理气。因为老年人不仅生理功能衰退,而且心理上极易产生抑郁悲观情绪。如有的因丧偶而痛苦,有的因子女不孝而气愤,有的因离、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感到不适应,有的又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恐惧死亡……形形色色,总以郁郁寡欢为多。因此我处方中每用柴胡、香附、郁金、佛手、合欢皮、夜交藤、白芍等调畅肝气。同时,劝告病人怡悦心志,注意精神调适。

    我治疗老年病的第二个特点是重肾气兼顾健脾。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衰老主要是肾气的虚衰,肾虚导致未老先衰诸证,如头晕健忘、目昏耳鸣、白发脱发、牙齿松动、腰膝酸软等等。故治老年人慢性病“缓则治本”,一定要重视补肾,以抗衰老、延年益寿。治疗老年人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等,常用补肾药从本图治。如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杜仲、枸杞、熟地、淮山、萸肉等,很少单纯用化瘀药或苦寒降火药。老年人很多病变都是下虚上实,如肝风眩晕,多因肾阴久亏、肝阳上亢,不能单纯平肝熄风;又如咳喘气促,乃下元虚惫不司敛纳所致,不能单纯宣肺降气。此外,老年人脾虚也属常见,因此我在补肾气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健脾,四君子汤就是常用的调理老年病的方剂。

    治疗老年病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急则治标”,祛邪不容迟疑。

    我在防治老年病方面,赞同“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观点。老年人虽然脏腑功能衰退,正气不足,但一旦感受外邪,切不可不加辨证地一概“扶正驱邪”。有的确要扶正,有的却应及时靠药物驱邪外出,延误时机反易生变,故应遵“急则治标”原则,该汗则汗、该下则下,决不心疑手软。当然,祛邪之药只能暂用,不可久服,驱邪衰其大半即可,勿过剂。祛邪还须兼顾宿疾,用药不怕复杂。

    诊治老年病一定要格外认真仔细!因为老年人思维不如年轻人敏捷,尤其记忆力差,所以对病情的诉说或回答医生的问话往往比较缓慢,稍不注意即易误诊。另外,凡药者皆有偏胜,只可治病,不可养生,反对长期服用某些所谓延年益寿之补品。主张少量多餐,饮食营养调补最佳、适量锻炼、精神乐观,更是养生要义。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我是中医马医生,在脾胃病,可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就是脾胃不好百病生,今天呢,我就通过这三个方子,中医三个经典的方子跟大家来讲一讲,强调一下这个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怎么去保养,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以免市民太多找......
  • 人饿的原因啊,是因为我们血液里面的血糖浓度减少,进而人体的体内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人就会感到饥饿,正常的情况下,人应该补充食物,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食物,人就会感到越来越饿,就好比车没油了,我们需要去加油才能开车,同样道理,胃里没有......
  • 这是一个46岁的女性患者,她来的时候啊,主要症状就是这个,偏瘦,身体还特别困窘,每天觉得昏昏沉沉的,然后自己感觉呢,身体就是特别发凉,然后乏力,还容易紧张啊,入睡难,多梦,头昏昏蒙蒙的啊。眼睛他自己感觉是有点肿,但是不是明显浮肿那一类。然后......
  • 那么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四君子汤,我们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虚的啊,在方剂学当中,补气虚的第一方就是生猪、茯苓、甘草四味药,那么这个可以补人体气虚,这里边呢,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是中医这个补气呀和祛湿的关系,一般来说,气虚容易生成湿气,湿......
  •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50多岁的一个女性,她来的时候跟我说,就是这个体质状况,就是怕冷,乏力,有时候打嗝嗳气,有时候呢还有胸闷,总爱跟这个女儿生气,这母女俩也总吵架,晚上呢失眠,她这个。情况啊,他之前呢,到那个诊所去看过中医,也吃过一段时间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