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春季,吃穿睡行有讲究

    春天,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在季节,我们该如何吃穿睡行?

    吃:多甘少酸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在“补”的问题上,健康人完全可以不用进补,而有慢性病的人则可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及时咨询医师进行辩证调治,这样既能控制旧疾,还能预防新病,或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调养,增强体质,但千万不要滥用补药。

    中医专家介绍,眼下人们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

    另外,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还要补脾。药补不如食补,补脾宜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等。

    穿:春捂四原则

    春天正是各种病毒活跃的时候,加上此时寒气还未完全散去,人就很容易患病。所以,在穿衣上中医讲究养生防病应当“春捂”。

    中医专家介绍,“春捂”也就是着重于保暖,而“春捂”的时期一般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

    “捂”的程度也应当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决定增减衣物。一般来说,“春捂”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随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这对婴幼儿、老人和孕产妇更为重要,“老病号”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捂得过多也不好,如果衣物穿得过多,捂得过厚、过紧,不仅不利于肌体御寒,而且还会限制活动。

    睡:午觉防春困

    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非常困乏。如果出现“春困”现象,就要注意自我调节。

    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肝火上扰容易影响脾胃功能,从而为消化道疾病敞开大门。同时不要因为“春困”而睡懒觉,应适应春季,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其次,克服春困可从饮食调理入手补气、补阳。中医讲究“春夏补阳,秋冬补阴”,而补阳药补不如食补。专家认为,春季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红枣煮粥可补脾气不足,多食龙眼肉也可补脾气,多食枸杞、乌鸡等可补肾气不足,这些饮食疗法都可缓解春困现象。

    行:运动有“良方”

    中医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所以,运动地点应该选择在室外。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选择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等运动,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

    另外,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出汗就差不多了,锻炼结束时还要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 紫玲文

    (稿源:上海家庭报)

    (作者:紫玲文)

    (编辑:周周)

更多中药材
  • 生完孩子之后,我们就从准妈妈变成了真正的妈妈,但是这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饮食方面,生完孩子之后产妇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尤其是需要哺乳的产妇们,很有可能会因为饮食的问题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那么产......
  • 胡颓子叶的叶片跟万年青尤为相似,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过这种植物呢,也许你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你肯定见过,胡颓子叶,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片,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叶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缘,革质,上表......
  • 任何事物都有其另一个解释名词,就像人一样,有大名也有小名,胡颓子叶也不例外,它也有着另一个名字,胡颓子叶是什么呢?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株高可达4m,通常具刺,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生—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
  • 女人在哺乳期间,用药,选药时会很小心,那么,哺乳期能用华山参滴丸吗?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
  • 皂角刺,俗称为皂角针,是皂荚树表面的棘刺。皂角刺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中药,性温,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是具有排毒和祛除淤肿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脓肿,此外皂角刺还有很好的抗癌和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