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多事之秋”谨防五类病

    时下已进入到了初秋的季节,炎热高温的夏季渐渐退去,天气开始变地凉爽。而秋天,也常被人们认为是“多事之秋”,为什么会把秋天称为“多事”呢,是因为人在秋天容易得病,所以在秋天里要特别强调防病,尤其是要特别当心以下几种易得的疾病。

    腹泻。秋天气温适宜,病菌繁殖快,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而此时的人体还习惯于夏天的温度,喜欢喝冷饮,喜欢吃冰箱食品,而在秋天人的胃肠道功能有所下降,所以很容易腹泻。对于儿童而言是这样,有轮状病毒,在秋天时活力特强,专门侵袭儿童,形成轮状病毒腹泻。所以,秋天要注意消化道疾病。

    鼻炎。人体的鼻子对外界很敏感,尽管自己可能对温度的变化意识还不强,可是鼻子已经能感觉到。一到秋天,经常晨起之际,喷嚏连连,鼻痒鼻塞,十分难受。而且当鼻子比较习惯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状况,一遇到比较干燥的空气,也难以适应,所以秋天是鼻炎高发季节。对于过敏性鼻炎来说,也要特别当心,因为也有不少人对形形色色的花粉过敏。

    秋燥。秋天天气干燥,人容易出现鼻干口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秋燥不仅仅人不舒服,而且还易引起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皮肤感染等状况。尤其是便秘,不能小看,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往往不当心有可能因此出现危险状况。

    老慢支。秋天天气变化大,早晚温差大,而且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别也大,人体的呼吸道如果不能很快地适应,就可能出现问题。由于呼吸道黏膜不能适应变化的气候,那么它的抵抗力就减弱,人易发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还会引起下呼吸道的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等。天气变凉,要预防呼吸道疾病,努力防止老慢支。

    心血管病。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天凉血管收缩,大量的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而且血管的收缩还使得血压上升,心脏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再加上,心脏的冠脉系统自身的供血有可能不足,所以很容易出现危险,发生心绞痛甚至心梗。所以,秋天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更多中药材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