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日养生“四宜”

    夏日养生方法很多,些方法各有特点,适宜不同的人群。在此,笔者仅从中医学的角度,介绍夏日养生“四宜”——

    一宜养“阳”中医学认为,夏日属阳,阳气旺盛,正是大自然阴阳气化、阴消阳长之时,故为养阳的大好时机,对于平素体质阳虚者是如此。夏日养阳的招数其实很简单:一是要多晒太阳,尤其是早晨初升的太阳,以吸纳阳气精微(但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太阳猛烈时不宜晒,以防中暑);二是要早睡早起,顺应时辰,以利阴消阳长,并且巩固白天晒太阳的疗效。

    二宜养“长”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中夏日主“长”(即“万物生长”和“生长发育”的“长”)。为此,不论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身体各组织机能完全成熟并开始走下坡路的中年人,还是阅尽人间苍桑风烛残年的老年人,均应多吃各种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并且多喝开水,以及适当补充植物纤维素,以满足身体所需。各年龄段补充营养应有所侧重,如青少年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中年人以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主,老年人则应以钙剂和维生素D为主。

    三宜养“心”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具有主管和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功能。夏日属火,火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上心为火脏,两火相遇,故易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浮肿等心脏负担加重症状。故夏日养心一要保持心理平衡,得不喜,失不忧,以免劳心过度;二要劳逸结合,凡事尽力而为,不可对自己期望过高,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三要适当运动,不可一味静养,滴汗不出,与“阳气主泄”相违背,导致“空调病”等夏日病,而应在防暑降温之余(最好在早晨6~8点和晚上7~9点)适当运动出些汗,并喝些淡盐水补充出汗丢失的盐份;四要放慢生活节奏,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写字、画画、垂钓、唱歌和跳舞等,以使心情舒畅;五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适当吃一些养心的中草药,如麦冬、红枣、莲子、百合、茯苓、竹叶、远志和柏子仁等。

    四宜养“脾”中医学认为,夏日中的“疰夏”(农历六月,阳历七八月间)属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故是养脾的大好时机。为此,应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苹果、葡萄、番茄、乌梅、紫菜、鸡蛋和咸鸭蛋等,和适当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中药,如茯苓、淮山和白术等。此外,绿豆、扁豆、乌豆、黑豆、青豆、赤小豆、荷兰豆等豆类也有健脾作用。如出现头身困重、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脾脏气机受阻症状,则可用佩兰、荷叶和竹叶煎汤当茶饮,或用白豆、荷叶和薏苡仁煲粥喝。如疗效不显,则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口服藿香正气丸、香砂养胃丸等。

    文/陈金伟

更多中药材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