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在人的养生中,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养心呢?事实证明,洒脱就是养心的第一法。这在我国儒家、道家、佛家及传统中医理论中都有精辟的论述。

    在儒家学说中,体现洒脱之意的是清心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又说:“心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这些话就是告诫人们不要用心过度,不要固执自我,不要压抑志气,不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时就悄悄不安,或在事情已经过去还念念不忘,这样做都会伤及心气,使神明耗散。

    在道家学说中,体现洒脱之意的是要使人修炼出一种“常应常静”、“空”的境界。道教认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现空赤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亦无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这段话里的“空”、“无”,不是表示完全没有东西存在,它表现的是认识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是召示人们要通过修炼使其心境“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有了这样一种超然的心境,当然就可以去掉俗人那种什么自私之“心”、猜疑之“心”、贪欲之“心”、嗔恨之“心”、傲慢之“心”等等。这也即古人所说:“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栝,惟静者能看得透。”

    在佛家学说中,体现洒脱之意的是祥定。即修持者要心体寂静,系念专注一境,不生杂念他想,使修持人息虑静缘,自性明朗,增长智慧,不为世事缠身,以免造成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自身。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体现洒脱之意的是教人们少劳心劳神。药王孙思邈提出人们要修身养性必须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多思则劳神);少念(多念则志散);少欲(多欲则志昏);少事(多事则形劳);少语(多语则气走);少笑(多笑则伤肾);少愁(多愁则心慑);少乐(多乐则意溢);少喜(多喜则记忆昏乱);少怒(多怒则百脉不调);少好(多好则心神迷失);少恶行(多恶行则憔悴无欢)。上述“十二少”是教育人们养心贵在戒多行少,不费心耗力,只有这样才能养精蓄锐,使内心宁静而不浮躁。

    对于上述古人这些通过自身调理的养心方法,现代人应该进行科学的继承,并在现代心理学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扬。我们现代人的洒脱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抛却名利之心的缠绕,洗脱权势之心的诱惑,斩断奢欲之心的锁链,把我们的心调养得像天空一样明澈广阔,像大地一样包容载物。这样,在日常生活矛盾中,才能使我们遇到利害时,有操守;遇到喜怒时,有度量;遇到纷华时,有存养;遇到震惊时,有镇定;遇到大事难事时,有担当;遇到逆境顺境时,有襟度;遇到临斗临怒时,有涵养;遇到群行群止时,有识见。总之,对世事人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情,达观的心态,健康的心理。B08.3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邢玉忠

更多中药材
  •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