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治疗

    出生时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称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氏四联征等心血管畸形。先心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其轻重主要与心脏畸形的解剖部位、大小、程度有关。一般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体弱易生病,呼吸及心率均比正常儿童快,往往由于血液缺氧,口唇、指甲床、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心病的可靠手段。

    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危害:患儿发育较慢、多病甚至死亡。

    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现状:家长多大意或对病情不了解。

    治疗迟了三个月,孩子差点丢了命

    1岁2个月大的楠楠,在11个月时被查出患了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父母听别人说这种病要等到3岁才能做手术,所以一直没带孩子到医院治疗。期间,楠楠多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在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好转。近日,楠楠由于严重肺部感染,并发了肺不张及多脏器功能受损,因病情危急而不得不紧急为其实施了心脏手术。但是,由于楠楠的肺功能极差,术后出现了呼吸机依赖,整整24天靠机械通气维持呼吸。为此,山大齐鲁儿童医院心外科的王辉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注意,如果婴幼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应警惕先心病的可能。一旦确诊,越早做手术效果越好,对小儿的身心影响会较小。

    少啼哭,不易逗笑,青紫——先心病的关键词

    轻型先心病无特殊症状,小儿生长发育也正常,但在体格检查时会听到粗糙响亮的心脏杂音,如侧耳在患儿心前区听诊时,可听见“呼答、呼答”或“咚呼答、咚呼答”的心脏杂音。重型则会从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出现明显症状。婴儿期啼哭较少,哭声低弱,不易逗笑或反复逗才淡淡一笑,哭声低怯,时间过长便会呼吸增快,口唇发绀。稍大后,小儿往往自觉疲惫不堪,不喜活动,爱独自静坐、静站,对各种体育活动或劳动感到力不从心,百般无奈。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发生口唇青紫,这种青紫现象与心脏功能强弱及运动强度呈正比。心脏功能越差,劳动强度越大,青紫越严重,甚至紫绀可发生在面部、鼻尖、耳部、十指等部位。

    先天性心脏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一般发育较慢,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往往出现囟门迟闭、萌芽迟、语言迟、行走迟、反应迟等现象。消化功能差、食欲差、食量小,经常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由于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体弱易生病,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呼吸和心律都较正常儿童快,常因咳嗽、咳痰、咳血、发热、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来医院就诊。

    治疗先心病,抓“早”很关键

    由于各级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疗单位对先心病的早期诊断还不够成熟,使很多先心病没有被早期诊断出来,从而延误了治疗,如先心病并发了爱森曼格综合症,就是手术的禁忌症,往往就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使很多患儿年幼夭折。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对很多年龄小、疑难复杂的心脏畸形,手术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成活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家长若发现孩子具有以上情况时,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全面心脏检查,及早确诊治疗。

更多中药材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