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癌与免疫-抗体导向治疗

    本世纪初Ehrilich曾提出用抗体导向治疗肿瘤的设想,并称之为魔弹。近一个世纪来,人们不断努力,反复实验,但这一设想一直没有很发实现。自1976年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又燃起了应用魔弹治疗肿瘤的希望,理由是抗肿瘤单克隆抗体更加特异,抗原决定簇明确,可以大量生产,可能更适合于导向治疗。进入八十年代,我国就有许多实验室 进行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作,是很艰苦的工作,不一定能坚持下来。但是有些实验室从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到最后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不断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若要实现肿瘤的导向治疗,而且卓有成效,必须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多采取细胞融合的方法。国内外产生胃癌单克隆抗体也是 采取 这个办法。但要得到特异性好,效价高及亲合力强的抗体,还必须采取许多措施。首先在选择抗原上下功夫。樊代明、张学庸等所制备的MG系列胃癌单克隆抗体时,避免单纯用细胞系,因为细胞系经过长期培养总要丢掉某些抗原,而采用新鲜标本可以弥补这个问题。他们用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标本结合细胞系,原发病灶的细胞与转移病灶的细胞并用,这样容易得到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因而得到的MG系列有较多的类型。同时他们制备筛选了大量抗体,从几十个杂交瘤细胞中精选出来几株高效价,高亲合力的,稳定分泌的细胞株,组成MG系列。

    第二个必要的措施是要选择一种好的筛选抗体的方法。常用的筛选办法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从目前来看,以后者为好,它的优点是组织切片中抗原成分很复杂,抗体与何种细胞成分反应,一旦了然,如胃癌单克隆抗体,只应同胃癌细胞反应,若是其它细胞成分也反应,如果不是非特异染色,就是抗原成分交叉,即有共同抗原。可以将非特异染色和交叉反应的抗体丢掉,只留下较特异的抗体,所以用免疫组化筛选的效果全面而彻底,得到的信息多。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中,以ABC法比较敏感,即使反应较弱的抗体也能显示出来。免疫荧光间接法,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敏感性差一些,两者都能节省时间。在筛选时还有一个问题城要注意,就是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枯一定情况下都要使用。筛选抗体时用石蜡切片,可以选出效价高,能在石蜡切片上染色的抗体。但是石蜡切片经过了酒精及二甲苯脂溶剂的处理,脂性抗原已经去掉,所以与脂溶性抗原有关的抗体不能筛选出来。在确定抗体与那些组织有交叉反应时,则必须用冰冻切片,因为冰冻切片上,抗原未丢失,若无交叉反应,才是真正的没有交叉,所以用石蜡切片检测抗体有无与其它组织反应是不可靠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能在人体应用有效,必须有较高的特异性及亲合力。

    首先必须与大多数胃癌标本切片中的胃癌细胞呈阳性反应。如能对其中多数细胞和各种类型的胃癌都起阳性反应则更好。MG系列的鼠鼠抗体对各种不同分化的胃癌阳性率为67%~100%,PCI抗体对胃癌的结合力是比较强的。

    另一个检测特异性的办法是将抗体用核素标记后注入带人胃癌的裸鼠中,观察有关抗体是否向人肿瘤中浓集。如将胃癌的单抗MGb2结合131I后,给荷人胃癌裸鼠注射,则可在体外显像。在注射后第7天时,瘤正常组织的放射比为16.22,说明抗体可在胃癌中浓集16倍。同时可结合131Imgb抗体注入后,肿瘤生长慢,瘤组织中呈大片坏死,而空白对照,单纯抗体的对照组肿瘤生长快,分裂相多而极少坏死。

    在体外也可将抗体交联抗癌药物,加入胃细胞的培养系统中,以观察抗体结合药物后比单纯药物或单纯抗体有更强的导向杀伤作用。对杀伤的细胞的检测,过去都用Cr51释放,3HTdr 掺入等方法,现在多用噻唑兰(MTT)的方法,此法不用核素,比较完全,准确度也不差。当然抗体在荷人肿瘤的裸鼠中能浓集,所以杀伤肿瘤作用也不明显。因为单克隆抗体由鼠产生,对鼠的组织不发生反应,只对所带人的肿瘤反应,所以这种浓集是顺理成章的,但当人用时,各种人的组织难免在抗原性上与人的胃癌有交叉反应,所以浓集起来就困难得多。

    当然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指标还有许多,如在免疫电镜下看标记抗体是否能特异地与胃癌细胞超微结构结合或向细胞内转移(内化);还可以检测抗体的亲合力。单克隆抗体人体内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很多,如用它作免疫组织化学的试剂,进行病理诊断,用它装备ELISA试剂盒进行胃癌血清学诊断等。这些在MG系列及其它系列的胃癌单克隆抗体都有所报道。但是这里讲的是如何把特异性好,在荷人肿瘤的裸鼠中能定位人的胃癌的抗体用于病人的诊断与治疗。这种诊断与治疗被称为导向诊断及导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前,必须进行一些检查:①无热源;②作急性毒试验,如给小鼠尾静脉注射时,不发生死亡或病变等。并经自愿者受试,不出现不良反应,然后可申报卫生部批准进行临床病人应用。达到国家生物制品鉴定部门的标准,经过在指定的医院进行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后,方能批准在市场上出售。目前MG系列及PC系列均能 在病人身上用其核素标记的抗体进行显像,作为肿瘤的诊断,也可用来进行实验治疗,但尚未取得明确的疗效报告。PC系列研制的产品在手术时可批示胃癌病灶或转移病灶的部位,作为手术导向。人用鼠抗体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单克隆抗体是鼠鼠细胞融合而成的,抗体本质上是鼠的免疫球蛋白。人用后,它可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鼠的抗体,人抗鼠抗体很快与注入的鼠抗体发生作用,使鼠抗体很快失效清除。而鼠抗体对人来说是异种蛋白,容易发生过敏,所以目前要用鼠抗体,必须将其 进行改造。一种办法是由胃 蛋白酶消化鼠抗体使之成为F(Ab)2,这样保留其与抗原作用的可变区,去除容易诱发过敏及抗体产生的FC段,这样一来,产生人抗鼠抗体的机会就少一些。

    目前大家都注意用基因工 程改造鼠抗体 的方法。因为用人人杂交瘤 产生人的单克隆抗体十分困难。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从病人的淋巴细胞中单克隆抗肿瘤的抗体基因,表达的抗体就是人的抗体;另一办法是对鼠抗体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例如可从鼠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细胞系中提出其RNA,反转录成cNDA,用PCR扩增,克隆出其轻链及重链的可变基因,把这种基因在真核细胞或载体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或可变区蛋白,即是一种抗肿瘤的小抗体,或者把这种小抗体的基因与人的FC段的基因联接,组成一个嵌合基因,可变区仍是鼠的,恒定区是人的,将来表达一种嵌合抗体。也有把轻链可变区基因与重链可变区联接一条单链的抗体,这三条抗体为单链抗体、嵌合抗体、小抗体都可试用于临床,看有无活性及诊断和治疗效果。

    另外的办法是将抗肿瘤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与另一个效应基因联接,如把肿瘤坏死因子基因,CD8的基因或白细胞介素2-的基因与抗体基因联接,试图既发挥抗体的导向作用,又发挥使肿瘤发生坏死的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这些改变是人们正在研究的,以达到鼠抗体人化目的的一些办法

更多中药材
  • 我之前讲过,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慢性的泌尿系统感染,它所伴有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每个这样的患者来找到我的时候,都是比较顽固型的,尿频、尿急、尿痛,而且时间都比较长,都得是一年往上的怎么治疗都是反反复复发作,只要一招点儿凉,一上火就......
  • 这位患者是手指,下肢以及眼睑的水肿,西医检查了一大圈儿,没有什么问题,排除了一些心源性的,肾源性的这些方面的水肿的一个诱发疾病,所以说最终给他定义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容易出现的是双下肢,双手眼睑水肿,喝水喝多点儿,......
  • 第一点就是口腔舌体灼热疼痛,舌头啊就像被开水烫了一样,口腔黏膜也是这种感觉,早晨一起来,这个症状就开始了,一直到晚上,这一天没有好受的时候,逐渐的加重,到晚上睡觉了,我算解脱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是这样的一个临床表现。所以说大家来看一下,通常......
  • 她是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为什么强调年龄,因为这个女性患者来了就讲了,说我有这种子宫肌瘤,也有腺肌症,然后你说我都到这个年龄,马上绝经了,杨大夫你就帮我控制一下,把我这症状缓解缓解,如果绝经了,它不再长了,有就有,那我也不想挨刀动手术了。我......
  • 这个患者,说来也是一个巧合,我是给他家属看病,然后他陪着来的,他就跟我说了这个头痛的问题,他说我这个头痛,几乎疼了20多年了,每天都疼,也尝试了很多的治疗办法,那么这个中药能不能治,我就跟他讲,你可以跟我聊一聊,然后,尝试用中药去解决一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