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史博士:质疑中医但不要否定中医

    有关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当西医刚进入中国时,人们主张“中体西用”,后有“中西医汇通”,也不断有“废止中医”的呼声。解放以后,“中西医结合”、“西学中”压倒了反对中医的声音。文革时期“针刺麻醉”、“一根针一把草”、“中医办学”使中医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一方面受到国际关注,另一方面又受到科学界的质疑。几起几落,中医究竟是什么?如何看待它?它的命运如何?众说纷纭。

    在部分坚信中医的人看来,中医临床的确能治病,这就是科学,尽管有些理论未被科学实验证明、治疗原理尚不能阐明。

    在部分半信中医的人看来,中医的确有些地方不科学,但中医能满足相当多患者的需求,也有临床效果,不能轻易否定。

    而部分坚决否定中医的人认为,任何经验必须通过实验才能成为科学理论,而中医理论并未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而近几十年许多人做的相关实验并未证实中医理论。

    还有人认为,中医与现代自然科学比较虽有明显差异,但不能简单将中医与自然科学相比。中医更多体现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一种需要保留的文化遗产。

    更有人认为,医学本身就是不纯自然科学。目前的西医偏离了医学的发展方向,而中医依然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想,但它的发展阶段却仍处于初级。中医的存在能给西医的发展以借鉴和启示。

    在古代,医学都是地方性的,如古印度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古希腊医学、古埃及医学、古中医学等。它们都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古希腊罗马医学以“四元素”哲学派生出人体“四体液”,主张整体观念、自然疗法,认为“心主神志”,动脉是“气管”,而以脉诊病也盛行了一千多年。同样,中医学以“五行”哲学派生人体“五脏”,以“阴阳”哲学推演人体“阴阳”,也主张整体观念、自然疗法,也认为“心主神志”,动脉是“气管”。至王清任《医林改错》还说:“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当然,中医至今仍以脉诊病。古代医学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它们都是借助当时盛行的自然哲学理论来解释医学实践及经验,从而自成体系,其优点是没有把医学聚焦到生物层面,而是从社会、心理、哲学、宗教、文化等多视角看待医学,临床中能多层面、多方位捕捉疾病信息,有利于整体来诊疗疾病。其缺点是以自然哲学思想代替对医学特殊规律的认识,医学发展难以突破经验层次,经验的个体化难以重复,也阻碍量化和标准化,形成“心中明了,纸上难明”,从而使临床治疗实际依靠长期的个人经验积累,而非清晰的医学理论指导。

    医学理论的模糊激发了人类的探索。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抛弃了过去的观念和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认识人体及疾病。如弗朗西斯·培根强调,应该放弃一切普遍观点(指自然哲学观点),而向大自然,以实验方法给科学以确实性。正是如此,达·芬奇、卡纳诺、维萨里等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创立了人体解剖学,而哈维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发现血液循环,创立了生理学。世界古代医学从此迈向现代自然科学,医学越来越深入细致地看到人体的细微结构,不断在微观层次还原人体生命过程。同时也在不断割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非生物因素。在人类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及防治疾病的过程中,现代医学在生物层次取得了惊人进步,但却越来越只见病而不见人。

    然而,人体生命及疾病远不是单纯的生物活动。几百年过去,现代医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上个世纪70年代,以美国科学家恩格尔为首提出了医学应从生物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当然,这个转变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不是医学的倒退或复古,而是分析后的综合,是医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中国没有产生类似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思想革命,中医也没有经历古希腊罗马医学那样的变革。古中医一直沿袭至今。尽管有所变化,但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并没变。的确,中医是中国文化遗产,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然而,医学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医学实际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早在150多年前,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魏尔啸就说:“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其实,中医正是处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处。不同的只是古代自然科学和古代社会科学的交叉处。那么,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有何作用?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

    如今,西医已由古希腊罗马医学发展为世界性医学。中医仍为地方性医学。西医与中医不是两种地方性医学的关系,而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所谓融入,就是中医的思想方法影响世界性医学的变革,中医的临床经验通过实验逐步成为世界性医学的新内容。同样,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世界性医学(西医)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时,人们就要求助中医;当中医也不能解决时,人们还可能求助于巫医。作为补充和借鉴,中医还会长期存在,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完全否定它,不切合实际;过分夸大它,缺乏充分理由。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如此。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有关中医的争论会继续,但中医仍会在它适宜的层面和时间内保持存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会给科学探索者以不同的启发,但作为实用科学,它又会在不断的规范和法制建设中受到制约。中医的实用领域也许会越来越缩小,但中医的思想方法也许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更多中药材
  • 睡觉打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男性患者中更多见。虽然很多人堆打鼾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确实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不仅会影响别人,还可能危害自身的健康。那么打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要怎样才能缓解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经常打鼾是什么原......
  • 湿气又被称为湿毒,体内湿气太重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的生活、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湿气重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肠、关节酸痛等症状。既然湿气对我们的身体危害这么大,那么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湿气的产生分为外湿和内湿湿气......
  • 咽喉炎主要是由于需要长期说话、唱歌、以及在饮食上特别不规律的人群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咽喉炎患者会感觉到咽喉部位发热、红肿甚至是疼痛,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精神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患上咽喉炎应该怎么办,下面小至就来跟大家分......
  • 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名列前茅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一直使用药物治疗和饮食保健的方法。那么如果患上骨质疏松应该吃些什么进行饮食保健?又有哪些食物是不适合平时食用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骨质......
  • 春夏之际,桑葚正当时。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时节,对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来说,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历代医家也极其推崇,在民间更是有“人间圣果”、“补血果”之称。中医将药食同源的中药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