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研究应该调整思路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医经典曾经为我们建构了一套总体上漂亮的系统模型,这套模型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能够绵延两千多年,并不时闪耀出它智慧的光辉。

    在中医这套理论模型中,蕴含着很多天才的论断,如果把这些论断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中医应该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比如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在《卫气失常》篇就曾经对肥胖病进行过专篇论述,分为“肥人”、“膏人”、“肉人”三种,从内容看,应该是首创了从脂肪分布来对肥胖病分类的典范,论述很有科学性,并明确阐述了各型肥胖的并发症和预后的不同。但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把这个论断提升到现代水平,这应该是以后发展解决的问题。可是非常遗憾,以后的中医或者中医现代化研究并没有循着这条思路走下去。现代医学则直到1956年才由Vague提出了肥胖病的“脂肪分布”与疾病预后直接相关的观点。现在,腹型肥胖(类似于“纵腹垂腴”的“膏人”)已经成为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到最近西医才逐渐认识到肥胖的本质是一种免疫炎症相关性疾病,脂肪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种炎症细胞,并发现了脂联素、瘦素等一系列的活性细胞因子。然而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早已以“卫气失常”来解释肥胖的成因了。说这些并不是想证明中医多么高明,中医中的精华也远不止现在随便谈到的这一些。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天才认识,中医自己不能把它提升和细化,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再反思的问题。其实这不需要做很多,因为我们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发展,古人已经明确提出过了,只要稍微转变思想,脂肪和免疫炎症的联系应该不难被发现。可是我们所看到的,现代的中医研究并没有这样做,这非常令人痛惜。

    究其根源,除了方法论的选择不当外,对营卫学说的漠视也是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少对营卫的正确理解,所以即使看到古人用卫气失常来解释肥胖病的成因,也很难产生脂肪细胞和免疫相关的联想。医学归根到底是实践的科学,而不是玄谈,阴阳的哲学只是提供了一种认识生命的方法,营卫才是阴阳哲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中医的研究对象。

    我认为中医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思路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这种研究思路的错位和目前中医的困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中医应该调整研究思路。当前,用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人体和疾病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中医应该乘着这股东风,完成研究思路的调整和现代化的蜕变。科学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时间和现实都已经不可能允许中医自我封闭独立发展,所以中医必须注意借鉴西医中优秀的东西,整合西医的内容,实现向未来系统医学的大踏步跨越。

更多中药材
  • (1)楝邪金汤组成:八月札15克,川楝子9克,大腹皮15克,桔皮12克,桔叶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佛手片6克,郁金12克,莱菔子12克。加减:湿热内蕴加蒲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苦草、由基黄、茵陈、山栀、黄芩、黄连、石上柏、大青叶、板蓝根......
  •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
  • 肝癌会传染吗 患肝癌的途径,大家应该知道肝部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可是最近几年来肝癌非常盛行,就小编周围的人,就有好几个患乙肝的,听说乙肝具有传染性,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跟肝癌患者接触。肝癌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1、避免暴晒医学界已经肯定了紫外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