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蔺道人当属子虚乌有先生

    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所附的无名氏序言,首次提到了“蔺道者”这个人物。当代医史界写成“蔺道人”,并对无名氏序言中所说的蔺道人是该书的作者,是唐会昌间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文从医序的写作体例和此书内容两方面,认为“蔺道人”极可能是北宋中期文人笔下假托的人物,进而推想,写序言的无名氏则很可能是该书的真实作者。

    蔺道人,作为一个医史人物,首见并且仅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以下简称《仙方》)所附的无名氏序言,该序言确指“蔺道人”是《仙方》的作者,还介绍了其人一些与医学、医事无关的行迹。当代《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以该序言为依据,作了这样的介绍:

    “蔺道人,唐代骨伤科医家,僧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撰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书。……唐会昌间(841~846年)当局推行废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员还俗从事生产的政策。蔺道人流落厌世,以术传密友。”

    其后,有作者在一篇题为《蔺道人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专文里,则较多地援引了该序言的语句,对蔺道人作了更为详细的说解:

    “蔺道人(约700~846年间)编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真实姓名不得知,唐会昌间(841-846)当局推行废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员还俗从事生产的政策,已是晚年的蔺道人隐居于江西宜春钟村(今江西宜春县),村民彭叟与蔺道人为友,后彭叟之子‘折颈挫肱’,找他治疗,人们始知‘道人能医,求者益众’。蔺道人后来‘取方授彭’,自己隐居不出,当江西观察使派人向彭叟索书时,彭亦避之。后人仅得蔺道人编撰的书之最后一卷,即《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华医史杂志》1992年第2期)

    上列两段话,表明了研究者对“唐会昌间”确有“蔺道人”其人存在,是深信不疑的。然而笔者谬以为,蔺道人当是个子虚乌有先生。

    首先,可以断言,无名氏序言不足为凭,该序言开头第一句:“此方乃唐会昌间有一头陀……”便已清清楚楚地显示出,写序人不是唐代人。因为,从医序的写作惯例讲,写序人在提到自己所处的朝代时,谁都不会漫不经心地直接标出本朝的朝代名,而是必定郑重地以不同形式委婉示敬,历代至清,莫不如此。诸如“上自炎皇,迄于盛唐”(唐·王焘《外台秘要》自序);“医家之本根,肇于黄帝岐伯,而大备于我宋”(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许洪序);“伏睹国朝,奄有四海”(元·忽思慧《饮膳正要》自序);“至我圣朝,多士多能”(明·高武《痘疹正宗》自序);“本朝康熙年间有新安罗东美先生”(清·罗东美《古今名医汇粹》徐文明序)等等,皆是明证。反之,倒是异代人笔下的序文,才毫无顾忌地直写所序之书的成书朝代,其语式,大致跟“唐会昌间”相同,如“《诸病源候论》者,隋大业中大医巢元方奉诏所作也”(宋人宋绶序)、“是书者,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丙午守真所撰之书也”(金·刘守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明人朱权序)等等。对比上列两类写法,即可判定为《仙方》写序言的无名氏,绝对不可能生存于唐代。

    既然如此,那么,从唐王朝灭亡的907年推算起,该书序言的写成,距“唐会昌间”最少该是60年,最多可达数百年。在这种情况下,序言越是写得逼真,恰恰越是失真,这是无须多议的。严格说来,序言里“问其姓名,曰‘蔺道者’,问其氏,曰‘长安人’”之语,对写序人来说,连道听途说都是办不到的,只能是向壁虚构。

    序言之外,再看正文。对这不足万字的全书正文稍加归纳,即可觉察出存在着三方面根本不可能同时在“唐会昌间”超前出现的事实:

    1.方剂方面,《仙方》设专条推荐的四物汤,还有五积散以及由半夏、人参、肉桂、甘草四药组成的七气汤(又名四七汤)等,学界早已认定此三方俱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药物方面,《仙方》所频繁使用的骨碎补(共13见)、木鳖子(6见)、自然铜(5见)、五灵脂(3见)、红花(2见)、无名异(2见)等,学界早已认定俱出于宋初的《开宝本草》,此外出于宋代其他本草的药物,如降香(4见,《证类》)、青皮(2见,《图经》)、硼砂(1见,《日华子》)等等,也在《仙方》中使用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共5次出现的苍术其药,今版《外台秘要》所附的日本人山胁尚德按语说:“‘苍术’盖宋以后之称”,而当代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则更为确切地指出:“至《证类本草》始有苍术之名。”显然,这些药物的使用,都不支持《仙方》成书于唐代。

    3.药名方面,《仙方》中频繁地使用了冠以“川”字的药名,诸如川乌18见、川芎15见、川当归6见、川牛膝3见、还有川椒、川续断、川芒硝、川独活、川羌活、川牵牛各1见。而作为对照,在唐代前期成书的《千金》、《千金翼》、《外台》三书中,仅是《外台》第4卷存在着1次“川芎”,此外再无一个“川”字;就连这唯一一见的“川芎”,日本人山胁尚德也已跟“苍术”同时指出了“可疑”。至于中晚唐的医书,笔者因居偏处远,无条件见到,但在《经效产宝》序言(收入《中国医籍考》)里也发现了有力的证据。《经效产宝》(成书于“唐会昌”之后的公元852年,序言则是丁巳897年写的)内有“芎穷当归,善疗腹痛”一句,这里所用的药名是“芎穷”而非“川芎”,无可辩驳地显示出,直到唐王朝灭亡前的10年,“川”字尚未进入药名。

    上列三方面事实推定,《仙方》不可能成书于“唐会昌间”。因此,被序言说成是该书作者的“蔺道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实性。种种迹象表明,“蔺道人”实际是北宋中期文人笔下所假托的人物,既跟“唐会昌间”无关,更非《仙方》的作者。至于《仙方》的真实作者,笔者推想,可能就是写序言的那位无名氏。

    济宁市中医院(山东,272137)杜纪鸣

更多中药材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