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药从澳大利亚开始走向世界

    自上世纪80年代,最先由针灸兴起于美国,而后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医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然而,在不少国家,中医的行医范围受到限制,对中药的使用限制更是严厉。而中医药被别国认可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立法。这方面,澳大利亚走在了西方国家的前面,被誉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最早承认中药为药物

    澳大利亚将药品分为处方药(PrescriptionMedicines)、非处方药和辅助药物(Complementarymedicine)三种。

    1989年,澳联邦政府通过了《药物管理法》,并于1991年2月实施。鉴于中草药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该法将中草药列入辅助药类管理,与维生素、矿物元素、植物、荷尔蒙等同列。澳大利亚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承认中药为药物的西方国家。

    在该法通过过程中,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林子强博士为此做了艰苦的努力。他们游说议员及政府官员,积极与澳大利亚联邦药物管理局协调,促成了联邦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修改了原来许多不合理的内容,其中,将草药者(Herbalist)正式改为中医师(ChineseMedicinePractioner),初步确立了中医药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医药体系中的地位。

    最先确立中医的平等地位

    长期以来,随着针灸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使用,针灸师一定程度上拥有合法行医地位。但这种地位一般属于从属的辅助治疗,更广泛意义上的中医师很少被认可。而这一点同样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获得首次突破。

    1995年8月,维多利亚州卫生与社会服务部决定,对有关中医在澳洲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开始对中医药如何立法管理进行论证。1998年8月,维州政府宣布:将在澳洲首先立法管理中医。2000年5月,维州议院终于通过了《中医药管理法》(CHINESEMEDICINEREGISTRATIONACT2000)。

    这部中医法与目前美国推行的针灸师执业法规有很大区别。前者是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中医行医的合法地位从此获得与西医同样的法律保护,中医师同样被称为医生,并可以加入澳大利亚医疗保险体系;后者的针灸师执业法规,仍是把中医放在从属西医的辅助治疗地位。

    根据1998年澳大利亚卫生部长联席会议的决议,维州首先通过立法后,其他各州也将参照此立法标准制订各州的相关法律。该法案因此成为西方国家第一陪中医法。

    一则最新消息让人欣喜,新南威尔士州根据卫生厅的建议,正在考虑批准在西悉尼利物浦医院设立传统中医药部,如果事成,将是澳大利亚首次在主流公立医院设立中医试点,可成为以后开办综合中医院的蓝本,并有助于推动中医的注册和立法。新南威尔士州有望成为继维州后,第二个对中医立法的州。

    中澳中医药合作日趋升温

    目前澳洲中医执业医生超过2500名,而使用中医药作为治疗手段的健康从业者约有3000名,预计两项相加在未来5年内可望达到1万名,这数字在人口不到2000万的国家里已属不易。

    同时,西方人使用中医药的比例接近40%,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非亚裔人口对中医药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每年大约有1千多人次接受中医药正规或非正规训练,全澳的中医诊所约4000所,其中1000家较为活跃,中医诊所及药房越开越多,反映出中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

    澳大利亚还是西方国家中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此前,悉尼和墨尔本最早开设两家针灸学院,即现在悉尼理工大学中医部及维多利亚大学中医部的前身。至今,已有四所政府大学开设中医学士学位以上课程,除上面两所外,还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1994年开始)、西悉尼大学(1998年开始)。其中维多利亚大学成立了辅助医学及中医药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医部,开设正规中医本科学士、硕士课程。

    中澳两国政府间合作日益密切。1997年6月,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率团访澳,并与联邦药物管理局签订协议。1998年4月,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签订两国中医药学会姐妹合作与学术交流协议。2000年12月,李振吉再次率团访澳联邦药物管理局,探讨两国的进一步合作。2001年2月,澳卫生部长Wooldridge率团访问北京、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就两国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包括中医药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考察与访问。

    发展中也有隐忧

    成国固然令人欣喜,但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隐忧。

    首先,国产中药质量堪忧。澳大利亚没有中医药生产,中药都是进口,目前市场大致是中国内地出口药品占60%,香港转口药品占20%,台湾、新加坡、印尼等出口药品占20%。而市场对国内中药的普遍反映是:价格便宜,但质量不稳定。而香港转口的中药(特别是中草药),虽然价格高,但质量、档次较高。

    其次,中药进口受限多。目前在澳销售的中草药有600—800种,使用对象多是华人。因其味苦药味重且煎制麻烦,让许多“洋人”望而生畏。比较头痛的是,虫类、金石类、动物类中药不被澳认可为中草药,麻黄、附子、洋金花、半边莲、朱砂、马钱子、藜芦等中草药因其毒性也被禁止向公众销售,只能凭注册西医师的处方才能使用。目前,TGA对从中国进口中草药的主要担心是种植时的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起标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中草药对澳的出口。

    此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隔阂,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理论难于被西方人接受,这也制约了中医药在澳洲的广泛应用。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医立法八周年纪念大会暨中澳中医药发展论坛”中方代表团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表示,尽管中医药国际化前路多艰,但只要我们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强调中西医优势互补,困难会逐步克服,中医药必将为人类健康做出独到的贡献。

更多中药材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
  •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国是胃癌大国,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万人因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数万人因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及时走向死亡。专家说:因为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药治疗,一定要辩证施治。......
  •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约80万人新发胃癌、75万人死于胃癌。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发病人数最多,约占全球胃癌人数的3/4。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
  • 一般来说胃癌病因饮食的原则是,首先在饮食中要保护胃黏膜,避免辛辣、油煎、生冷等,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次饮食中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加优质的蛋白质和摄入量。胃癌患者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如每日分五餐进行。患者可多喝一些酸牛奶,酸牛乳中......
  •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