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灭火

    贪吃的小孩煎炸的食品吃多了可能会出现“上火”症状:喉咙痛,多梦,眼屎多等,令父母们十分烦恼。但是,家长们是否知道怎么样才算得“上火”呢?生活中又有哪些食物能帮助“下火”?从中医角度来说,“火”也分实虚两种。

    实火

    心有火

    主要表现在舌,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想大量饮水。

    肝有火

    主要表现在眼睛,出现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气暴躁易冲动,自我感觉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有时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脾有火

    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胃有火 主要表现在牙及牙龈,口臭,牙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大便干燥。

    一般来说,感染性疾病如风热感冒、各种炎症如热性肺炎、阑尾炎,都属此类。

    虚火

    如果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属虚火。老年人和身体瘦弱者多虚火。

    “上火”饮食

    从饮食的宜忌上讲,“上火”的孩子或容易“上火”的孩子,要尽量避免食用以下食物。

    辛辣食物大葱、辣椒、胡椒、芥末、酒、咖喱等辛辣食物,属性为阳,助长火热。

    油炸、肥甘厚味如炸鸡腿、炸薯条、炸丸子、炖猪肉等,这些食物因为能产生较高的热量,故使人活力充沛,但过度食肉会使血液酸化,体内的新陈代谢迟缓,郁积生热化火。

    热性水果中医认为,荔枝、龙眼、榴莲等属于温性湿腻的食物,多吃易“上火”和消化不良,可导致便秘、牙龈肿痛、面部痤疮、口腔溃疡以及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等,所以虚火偏旺及湿热体质的孩子不宜食用。

    此外芒果、花生、巧克力、甜点等食物也很容易引起火气。

    冷饮冰品火气大的孩子食用过多的冰品,很容易导致体内的冷热失调,这种情况对于胃“上火”的孩子尤其常见。

    灭“火”食物

    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热外,其特点是能清润肺系。对于肺热咳嗽吐黄痰、咽干而痛的孩子极适宜。

    鲜莲子生吃可以去心火,清热除烦、养心安神。

    荸荠其性微寒,果汁丰富,凡热病后余热未净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等孩子非常适宜食用。

    杨桃性寒,味酸甜,清热生津,内火炽盛、口腔溃疡破烂的孩子最适宜。

    白菜性微寒,有清热除烦,利二便的作用。

    芹菜性寒凉,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容易“上火”的孩子常食有益。

    莴笋性微寒,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适合肺胃有热的孩子食用。

    莲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捣汁,功效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若与梨汁搅和同服其效更佳。

    茄子性寒凉,可以清热解毒,给易“上火”的孩子食用时不要用油烧的方法烹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

    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诸症均有疗效。

    苦瓜性大凉,味苦,泻六经实火,是一味苦寒清热食品。

    常用灭火中药

    妙灵丹特别适用于风寒感冒,又素有肺胃内热的咳嗽痰多、口渴便秘、烦躁易哭,睡眠不安的小儿。

    导赤丹适用于小儿火重内热大引起的口腔、舌头出现溃疡,嗓子肿痛、眼睛红赤、眼垢多,口中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黄少等症状。

    小儿化食丸适用于平日食欲好、食量大、口渴便秘、手心热、烦躁易怒,夜间睡眠不安的小儿。对小儿食火内热引起的停食停乳、呕吐腹胀、口中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有效。

更多中药材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