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医药产业保护+发展

    被称为“雪域奇葩”的藏医药有着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对治疗慢性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藏医药的了解和认识,藏医药开始走出“世界屋脊”,成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然而,走向市场后的藏医药如今正面临着市场开发与资源短缺的尴尬。如何在保护资源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

    千年奇葩:神奇疗效

    形成于世界屋脊的藏医藏药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文化植根于青藏高原藏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与本地特有的宗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学科门类息息相关,其理论规范、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医德伦理都蕴含有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藏医药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防病治病知识和用酥油治疗外伤的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公元八世纪藏医理论鼻祖宇妥·云登贡布在总结藏族本土医疗经验时,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当时汉族医学和天竺、尼泊尔等地的医学发展成果,编著了较为完整的藏医藏药理论巨著《四部医典》。

    藏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没污染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据悉,青藏高原共有二千多种植物、一百五十九种动物和八十余种矿物可以入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

    据藏医专家介绍,藏医强调人体的整体调理,所用药物在治疗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疗效。另一方面,藏医药使用的高原藏药植物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植物,可开发成现代生物医药,对当今国际上一些诸如内脑血栓、高血压、早期肝硬化等多发病有明显疗效,为藏医药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

    千百年来一直靠手工生产的藏药,现已开始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生产。随着藏药生产技术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名优藏药陆续问世。在第2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上,西藏生产的藏药“诺迪康”和“奇正消痛贴”获得国际发明金奖,并已进入美国、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青海金坷藏药集团的四种新型藏药产品已获得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FDA营养增补剂认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在西藏和青海地区建立了现代化藏药厂,并且以GMP的要求与国际接轨,把传统的藏药生产加工和现代的高科技有机结合,藏药生产技术开始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藏药科研工作逐步地开展起来。在西藏、青海、甘肃等地藏医机构里成立了科研组织,对藏医藏药的医学文献、药物性能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整理、挖掘和研究,许多项目达到国际水平。

    藏医药产业敲响市场大门

    近年来,随着藏医药的市场开发,不少藏药产品被患者和消费者所接受,藏医药产业正悄悄敲开国内外市场的大门。

    “与西医相比,藏医优势颇多。”藏医专家、西藏藏医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次仁介绍说,“安全、方便、廉价”让藏医深受广大患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他说,西医在治疗急性和外科疾病方面有优势,但藏医可以把脉看病,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此外,藏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在西藏农牧区基层每一藏医处方的费用为15元左右,比西医便宜30%以上。

    目前,西藏藏药产业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去年,西藏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西藏共生产中成药(藏药)1039吨,比上年增长5。2%。截至目前,西藏藏药企业生产藏药品种达350多种,其中12种拳头产品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现在,西藏许多名藏药已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西藏自治区藏药厂销售部经理洛桑这样说,而青海晶珠藏药集团副总经理王凯军王凯军说,藏医药在国际市场上正在经历一个“从了解到信任”的过程,现在他们集团已经在欧美、日本、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地建立了产品营销机构。

    经过多年的精心扶持与发展,我国已经为传统的藏医藏药“走出”青藏高原奠定了坚实基础。西藏、甘肃、青海以及北京等地的藏医机构对传统医学文献和药物性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整理、挖掘和研究,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种藏药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还有336种藏药获得卫生部部颁标准。

    过度开发:藏药资源“亮红灯”

    随着藏医药市场化步伐加快和对藏药材乱采乱挖,我国藏医药发展面临藏药材短缺,甚至无药材可用的危险,这些因素正影响着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藏医药资源,使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介绍,由于西藏还没有出台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药材保护规划,野生藏药材乱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藏药材开采无计划、无组织、盲目采挖开发导致部分常用和用量较大的藏药材短缺。目前,西藏的藏药资源日益枯竭,种植资源流失严重,致使一些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据记者了解,在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唐古特大黄的采挖使产区近一万平方公里绿洲变成荒野,到80年代至90年代红景天掠夺性采挖,使这些多年生高原特有药材资源产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如今一些本药材资源已濒临枯竭,已无法满足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严重影响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介绍,藏药材都是由当地百姓采集,他们常常连根一起采挖,采集方法不科学,造成藏药资源的破坏。目前,红景天、乌努龙胆、虎耳草等30多种藏药材处于濒危药材。此外,当地百姓也常因为不知道藏药厂所需品种,出现采挖的藏药材不是当年藏药厂所需的情况,造成了藏药资源的浪费。

    次仁说,如今很多藏医药产地,将藏医药作为支柱产业,这样就必然面临着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因此出现了藏药材乱砍、滥挖的现象,不懂得藏药材的采伐技巧,连根拔起,这样一些藏药产地变成一片荒地,导致很多藏药材开始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应该都吃过芥末这种东西吧,芥末除了可以做成酱以外,也是可以用来榨油的,也就是传说中的芥末油,很多人都喜欢芥末的味道,吃下去的时候,感觉神清气爽,当然也有很多朋友会被芥末呛的流眼泪,难以忍受,不过过后,也是非常难戒掉芥末,那么芥末籽是白芥......
  • 提到白芥子,可能大家都没有什么印象,平时都没怎么接触过,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能治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疾病,比如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等等;它还叫做辣菜子,在四川、安徽、河南、山东比较多;那么白芥子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功效呢?白芥子外敷......
  • 有一种汤,是大众非常喜爱的养生汤,它是由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种中药熬制而成的,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熬制成汤,功效更是可以增强;具有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的方剂,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症,这种汤就是三子养生汤;那紫苏子莱菔子......
  • 关节炎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常见病,当然有很多劳动力比较重的青年朋友们也出现了关节炎疾病,关节炎的种类有很多,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就是高发的一种,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关节炎,对于患者的伤害都比较大,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到底白芥子与花椒的功......
  • 面瘫是最近这些年高发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冬季,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注意保暖,可能因为天气寒冷,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就导致了面瘫的病发,面瘫的中医治疗办法还是非常多的,比如针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中药材天南星也有治疗面瘫的效果,那么究竟天南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