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之道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論和豐富多彩的方法而聞名於世,更以其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中所表現出的神奇效果而備受全球矚目。中醫養生之道是古老的,因為它的興起和發展與悠久的華夏歷史平行;中醫養生之道是年輕的,因為它的振興和輝煌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步;中醫養生之道的內容是豐富的,因為它與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息息相關;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是鮮明的,因為它的理論和方法具有獨特的東方色彩和民族風格。然而,什麼是中醫的靈魂?什麼是中醫養生之道的關鍵?我僅就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一點體會。

    什麼是中醫?

    有人說:「中醫就是中國人的醫學,全稱應該叫中國傳統醫學,翻譯成英文就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有人對「傳統」二字提出異議,認為:今日之中醫已經和古老的傳統中醫不能同日而語了,它已經融入了太多的現代醫學理論和技術,所以,應該直接稱之為「中國醫學」(Chinese Medicine)。它的內涵包括了傳統中醫的理論和方法,也包括了現代醫學在中國的應用。

    依我所見,中醫,妙就妙在這個「中」字,它給了我們無限的理解空間。中,有中和、調和之義。不偏不倚謂之「中」,高度的調養便是「和」。中醫治療疾病,靠的就是中和、調和的原則。病的概念是什麼?理論上說,病應當具有一定的可重複性的病因、病位、脈、證和發展變化規律,包括它特定的發病形式、病機及轉歸等過程。也就是說,它可以從總的方面,動態地反映機體的整體功能狀態和異常的病理變化。關於什麼是病,中醫常用一句最簡明的話定義:陰陽失去平衡既為病。調和陰陽就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大法。建立「中和」、「調和」概念,就是抓住了中醫的靈魂。

    注重保護脾腎是中醫的特點

    「中」,還有「中央」、「中心」之義。中醫注重保護脾胃,而脾胃居中焦,在五行屬土。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互絡屬於脾胃,脾和胃相表裡關係。脾胃主受納、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被稱為「後天之本」。脾胃的升降功能,起到人體氣機之樞紐作用。腎是人體全身陰陽的根本。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裡。腎在陰陽中,屬陰中之陰,五行屬水,是人體最重要的臟器之一。由於腎主藏精,衍生生命,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所以被稱為「先天之本」。中醫延緩衰老的核心方法是健脾氣,護腎氣。抓主要矛盾、治病求本的中醫思維,最能充分體現中醫與西醫的不同。

    養生之道的關鍵是適度「中」也有中間、中立、適中、適合之義。很多年來,常有學生讓我用一個關鍵字概括中醫養生之道,我總是肯定地回答:「適度」。例如:科學飲食的核心是合理,適度的飲食就是合理的飲食。人們常說,中醫養生之道就是中國人科學的生活方式。那麼,什麼是中國人科學的生活方式呢?僅以飲食方式為例,中國人吃飯用筷子,用勺子。為什麼?因為中國人以米麵等五穀雜糧為主食,像雞啄米一樣,用筷子和勺子比較方便。而西方人的飲食結構以肉食為多,牛排、豬肉等,用刀叉比較方便。因此,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結構和方式就是中國人科學的飲食方式,比如:吃米飯、麵條、喝粥、吃蔬菜、豆類食品、全面膳食等。而可樂加冰塊,再配上過量的肉食就不適合我們的體質。此外,中國受儒家、佛家、道家等養生觀點的影響很大,比較尊崇中庸之道,主張知足常樂。正如《遵生八箋》中的「四休安樂法訣」所說:粗茶淡飯飽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四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總之,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運動勞逸,哪一項離開了適度的控制,都會影響健康。「中」字道出了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特點、處事哲學。還有什麼比「中庸之道」更能表達中國人的養生觀點和養生原則呢?一言以蔽之,除了「中醫就是中國醫學」的簡單解釋和直譯之外,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這個「中」字上,加上更豐富的中國人在長期的求生存、求健康、求長壽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心得,以

    及中國文化的要素呢!養生無道是有道,延年無心是有心什麼是養生之道?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人們通常把養生的理論和方法叫做「養生之道」。但是,一種養生理論或方法,對這個人是適宜的,不一定對另外一個人也是適宜的。有人運動長壽;有人不愛運動也長壽。有人吃素長壽,有人專愛吃肉也長壽。有人滴酒不沾長壽,有人終身飲酒也長壽。歷史上和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刻意追求長壽的人,甚至煉丹求神,有時卻事與願違,而從不奢望活到米壽(88歲)的人,反而活到了茶壽(108歲)。其實,除了特殊的疾病有一些必要的限制之外,一般人無須制訂嚴格的清規戒律,自然之道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安排:吃喝充腹,息眠止疲。只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本著「適度」的原則,有規律地工作、休閒、運動、睡眠、飲食,自然會有益健康,遠離疾病。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不傷的關鍵也就是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党毅 博士 簡歷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並獲得醫學碩士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從事中醫養生康復、營養食療領域的教研工作二十餘年。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專業教授、英國Middlesex University客座教授、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現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任教。主講中醫養生保健學、中醫營養食療學。曾主編10多部教科書和參考書,發表20餘篇醫學論文,並曾遠赴英國、美國、斯洛文尼亞、瑞典、挪威和韓國等地大學任客座教授及講學。

更多中药材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