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重阳登高话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管身在何处,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每当有人吟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总是能勾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茱萸”就是中药温里药吴茱萸,而不是滋补药山茱萸。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如今又被命名为老人节。古时以九为最大的个位阳数,阴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日月并应,故称“重阳”,又叫“重九”。相传东汉时在重阳节这一天,除了吃重阳糕之外,还要佩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远眺。那么,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做呢?

    据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古时候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厄降临,但有一方法可以消灾。你赶快回家,让家人各做一绛囊,装入吴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高处饮菊花酒,即可除祸。”桓景遵照老师的嘱咐,全家一起登山避灾,等到傍晚回来,只见家里的牲畜全部暴毙。他非常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也暗自庆幸全家躲过一劫。从此以后,每逢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邪就成了一种习俗。

    吴茱萸又名吴萸、淡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从中药命名规律推断,此物最早应该产于“吴”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难道它真能避邪免灾吗?在浙江的淳安,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时,淳安夏中乡一带发生了瘟疫,附近乡民尽皆染病,死亡者不计其数,惟独一鲁姓老药农全家安然无恙,幸免于难。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是一个种吴茱萸的专业户,他家院内井边到处栽着吴茱萸,是吴茱萸救了他一家。《淮南万华木》曾这样写道:“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水,人饮其水,无瘟疫。”这是不是有点像今天所谓“灭菌消毒”、“净化水质”的意思?由此可见,吴茱萸的确有避邪疫、祛疾病之功效,所以古人又称之为“避邪果”、“避邪翁”。

    按中医理论分析,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适用于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寒邪引起的各种病症。《伤寒论》中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的“吴茱萸汤”,《金匮要略》中治冲任虚寒引起的瘀血痛经之“温经汤”以及四神丸、左金丸、鸡鸣散等名方中,均是以本品为主,并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鉴于本品可用治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之呕吐吞酸,故前人认为本品尚有疏肝下气之功,常与黄连为主配少量本品,即左金丸。历代本草谓其“有小毒”,是指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而不宜多用久服,实际上只要掌握剂量和适应症,一般并无大碍。药理实验表明,本品煎剂对霍乱弧菌、绿脓、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一些常见的致病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能驱除肠胃内气体,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B08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黄 斌

更多中药材
  •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2、中医认为土豆具有健脾和胃、通利大便的功效,可辅助治疗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痛、皮肤湿疹等症。3、进食含优质蛋白质及铁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绿叶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
  • 肝脏作为人类最大并且功能最多的器官,具有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运转的重要功能。但是,你知道吗,如果肝脏受到伤害,就会导致肝脏的排毒出现功能性障碍,进而可能引起指甲发黄发白或表面凹凸不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但这并不具备唯一性。健康的指甲......
  • 小便发黄大家肯定都认为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又不是十分的了解,大家不要小看尿液发黄,这也许是很多疾病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女性尿液发黄和很多的慢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大家一定要先了解导致尿液发黄的原......
  •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自古传下来的治病方法,拔火罐和针灸还有刮痧的作用是一样的,都属于中医治疗里面的外治。其实也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中效果最显著的方法之一,它属于其中的充血治疗方法,拔火罐后注意事项也是有很多的。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
  • 冠心病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得了冠心病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冠心病患者由于日常没有注意保健还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日常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只有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将冠心病对人的危害降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