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丁仲英与神针老妪

    丁氏一门三代名医:祖父仲英、孙子济方。

    1926年,名医丁甘仁去世,次子仲英离沪返乡寻觅茔地。短短几天,等到他回到上海,第三个幼女,得了慢惊风的绝症,十分凶险。遍请上海中西名医,都认为已经不能救治。

    丁仲英心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妨再请日本汉医来一试,也许海外高人,别有仙术。果然请来沪上最负盛名的日医,断为乳病,家人以为诊断如神,定可额手称庆。但是结果不仅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反而日渐加剧。

    正在绝望的时候,有人推荐了名声并不卓著的一位老太太。丁仲英在众人衰恳的眼神中默许了,明知无救,姑妄从之。

    老太太来了,先看病孩,一边观察,一边沉思,过了一会儿,才果断地说:“女孩的病可以治。“她随身取出银针,欲行针,家人却于心不忍,生怕一针下去,从此不起.就临渊却步,护住女孩不肯让老人行针。老人此时手中银针犹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她从母亲怀中一把夺过女孩。她愤慨地说:“难道你们害怕了!

    病人的生命我负责!”病人危在顷刻,不允许优柔寡断,就不管家人同意与否,猛然用针刺向昏昏沉沉游丝一线的女孩。这一针真是又准又狠。顷刻,病孩大声啼哭,惊破了原先很长时间的岑寂。老太太这时从容地对家人说:“没有危险了。十天可以痊愈。”后来果如老妪所言,女孩死里逃生。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名医术不是万能,草泽医有时胜过名医国士!更难能可贵的是老

    妪的责任心,不因名医在上而虚怯却步或低眉剑目而自甘卑微。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溪子

更多中药材
  • 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他来找到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过敏性鼻炎发作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就会打喷嚏,流鼻涕,有的时候是清水样的,有的时候表现这种淡黄色的,这几天症状比较严重了,鼻子虽然通气儿,但是总感觉有一些不通畅的感觉......
  •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