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从岐黄之术到《黄帝内经》

    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

    这部古典医籍为什么叫《内经》呢?因为古人往往把具有一定法则,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书籍,称作“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三字经”等等。至于“内”,则是与“外”的相对之称,古时也有《黄帝外经》的记载,只是后来佚亡了。这和《韩诗外传》、《韩诗内传》、《庄子》的“内篇”、“外篇”等命名的意义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深义。《内经》加上黄帝的名字,也是崇本溯源之意,旨在说明我国的医学文化渊源甚早,并非实指是黄帝留下的著作,或黄帝时代就有的著作。事实上,《黄帝内经》是战国以后的作品,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而且既不是成于一个时代,亦不是出自某一人的手笔,而是集体的成果。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都有引篇。素作质(即物质)解,问即问题,《素问》就是研究人这个物质体的生理病理问题的意思。《灵枢》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针刺法的,因此亦称为“针经”。灵是灵验,枢是机要、枢纽之意,“灵枢”的主要涵义就是必须掌握针刺法的枢机要领才能灵验。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内容博大精深,洋洋大观。但因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阅读起来很不容易抓住重点,于是后世的医家便将《黄帝内经》的原文进行了整理归类,使每一类的内容所讨论的都是同一性质的问题,从而使阅读者能把握重点,骊珠在握。做这项整理工作的医家代不乏其人,其中以明·张景岳所著的《类经》一书最值得称道。他将《黄帝内经》的原文重加编辑,按不同的内容归为12类,起到了举纲张目的作用,方便了查阅。参考张景岳的分类法,《黄帝内经》所包括的内容大体有以下12类,即:摄生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证学说、诊法学说、论治学说、针法俞穴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等。

    《黄帝内经》的内容除医学方面外,还涉及到了哲学、天文、物候、历法等诸多领域,并以这些方面的理论来论证中医学的医理。因此,古人称《黄帝内经》为“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意思是说:结合天地间的种种事物,来讨论人体有关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医学问题。这便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整体恒动”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与世界上众多的其他医书根本不同之点就在于,它不是一本单纯的医学著作。然而,就是单从医学角度而言,它的理论精华和光辉成就,不仅一直煦育着历代医家,指导着临床实践,而且也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例如,它对人体表面解剖的论述,特别是有关消化道长度的测量,与西医学的数据很相近;它最早提出了血液循环的概念,并认识到了体循环和小循环的不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因此,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黄帝内经》,尊之为“医家之宗”,成为学习中医必读的古典医籍。

    《黄帝内经》的文字属于秦汉时期的古文,在文体上相当于赋的体裁,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汉学文化亦有巨大影响,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这样一部古典医籍在文字上也有不小的困难,因此历代医家都曾做过详略不同的注释。对于初学者,可先选择诸如《内经选读》之类的教材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摘自《开卷不益—求医问药》肖娴

更多中药材
  • 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养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呢补血活血,所以日常补血养血,我们一般选用当归身或者全当归,所以说当归全身都是宝,但是当归补血我们一般要和补气的黄芪来搭配。因为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样补血效果才能又快又好,比如著名的当归......
  • 黄连这味中药最主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清心火,所以我们经常多梦的人吃黄连可以清心火,黄连苦口利于病。第二个厚肠胃,所以我们经常说拉肚子时候吃黄连,对吧?还有我们有个药呢,叫交泰丸,就是一个黄连和一个肉桂,一个寒的,一个热的,一个往下走的,一个往......
  •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
  •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