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锅”称“急销”

    现在人们从药店抓回药后,就用药锅煎药。而在上古时代,是没有药锅的。人们服用草药直接放在口中咬嚼吞咽。这种方法既不科学,又不卫生,口感不好,副作用也大。后来有了陶瓷器皿,人们才逐渐改用草药加水煎煮的方法,熬成汤液后服用。

    据《史记》载,汤液的始创者,是三千多年前商汤的宰相伊尹。伊尹原是商汤妻子陪嫁的奴隶,他聪慧灵敏、精明能干,还是位烹饪大师。根据烹调方法,他由此及彼,"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用当时的陶制盛具煎煮草药,第一次创制了汤液。

    几千年来,煎药盛具也随着社会陶瓷业发展而发展,出现了体形各异、千姿百态的药锅、药罐、罐壶等煎药用具。

    由于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药具的使用和叫法也不尽相同。北方人习称药锅,南方人习称药罐,而在台湾、粤东和闽南地怄,人们则把药罐习称为"急销"。为什么把它叫成"急销"呢?还有一段传说。

    那是在宋仁宗景佑年间,闽南和台湾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一片悲凉惨景。

    这时有位名叫吴本的名医,带领徒弟采药治病,救活了许多人,被海峡两岸同胞尊称为救苦救难的"医灵真人"。当时患病的人太多,所用药具又太杂,质量低劣,规格不一,以致影响药效,有的竟产生毒副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吴本急忙赶往粤东地区,选择厂家,研制模型,统一规格和质量标准,烧制了一批批质量高、价格低的药罐投放市场,供老百姓急用。但当时老百姓闻药色变,忌讳"药罐"二字,临时又没有一个恰当的名字来代替。商人讲利润,急着要推销,眼下此物百姓正急着用,就急中生智,叫它"急销",双方都图个吉利。

    就这样,"急销"就作为药罐的代名词,在台湾、闽南、粤东民间叫开了。

更多中药材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的女性患者,她被诊断为左乳的恶性肿瘤,这次来诊,她告诉我现在左乳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之后,已经是一年十个月了。这次来主要目的胸胁部还是有一些胀痛的感觉,而且就是感觉这种刀口的一个疼痛部位非常的固定,而且疼痛的非常明显,已经影......
  • 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他来找到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过敏性鼻炎发作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就会打喷嚏,流鼻涕,有的时候是清水样的,有的时候表现这种淡黄色的,这几天症状比较严重了,鼻子虽然通气儿,但是总感觉有一些不通畅的感觉......
  •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