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李时珍和《蕲蛇传》

    自古以来,蕲州就是白花蛇集聚之地。由于白花蛇是名贵的中药材,所以,历代官吏都以向皇宫进贡为借口,挨户摊派,逼着群众上山去捉白花蛇,不如数按期缴蛇者,轻是鞭笞,重则杀头。酷似柳宗元所写《捕蛇者说》中的情景。为此,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州中索尔急如火,县官派人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但是,白花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一旦伤人,危及生命。故很多人便从蛇贩子那里买来交差。

    李时珍考察药物采到蕲州,蕲州地处“吴头楚尾”、“左挨匡庐,右接洞庭”。系水陆要冲,商品集散之地。李时珍发现蛇贩子的白花蛇与蕲州当地抓的白花蛇有些差异,便留心观察、辨别起来。他和蕲州捕蛇者一起,奔向盛产白花蛇的龙峰山,躲在附近洞穴,等待蛇的出现。经过数天的观察,终于发现蕲州白花蛇最喜欢吃的红藤绿叶是又臭又辣的石楠藤。尔后,下山调查蛇贩子,方知他们的白花蛇是从江西兴国州所辖的一座山里逮的。那地方没有石楠藤,所提的蛇以食小昆虫和鼠类为主。蛇贩子还悄悄告诉他,这些蛇没有毒,即使伤人,也没有关系。这就更使李时珍要弄清这两种蛇的药用效果差别了。

    他向蛇贩子和蕲州捕蛇者,各买了一条蛇,在比较中发现:两种蛇虽然都是“黑质而白章”。但蕲州蛇助下有24个斜方格子,且比兴国蛇稍短小;蕲州蛇死不闭眼,兴国蛇死即瞑目。在临床使用时,发现兴国蛇虽有除风湿和筋骨病的效果,但远不及蕲州蛇效果好。这是因为蕲州蛇本身所含毒性,才能起到特殊治疗作用。且兴国蛇贩的白花蛇;全国各地都有,产量较大;而蕲州蛇仅产蕲州,外地很少见到。于是,他把这些鉴别要点记下来,写成《蕲蛇传》。自此、中药材望便有“白花蛇”和“蕲蛇”两种药名,为后世医生临床选用提供了方便,也避免了大量误用蕲州“白花蛇”而发生的中毒现象。

更多中药材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
  •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开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况且芫花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还可以用作中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为芫花只是用来欣赏的,好吧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向大家答疑,说说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结。......
  • 它在我的家乡常有,老叶鲜绿色,新野嫩绿色,层次交替、变化明显,俨然一件艺术品,亦或一副水彩画,它是甘遂,是我国的特有,虽说它的茎叶美丽,可入药的呢,却是其根部,常生于矮坡、沙地或田边路旁,因为可以入药,现在已经被人工种植,味苦、性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