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或全身浮肿而言。根据虚实辨证,可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如外感风邪,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流溢、偏于阳水;若内伤劳倦太过,损伤脾肾,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则偏于阴水。亦有水肿迁延,反复不愈转化而成阴水者。

    水肿是因肺、脾、肾、三焦、膀胱的功能失常而引起。若三焦气化失职,气机不利,水液壅滞,排泄失常,渗于皮肤.溢于腠理而发水肿。

    阳水证,多为急性发作,初起面目微肿,继则遍及全身、皮肤光泽、阴囊肿亮,胸中烦闷,甚则呼吸迫促,小便短少而黄,苔白滑或腻,脉滑数;

    阴水证,发病多由渐而始,初起足部微肿,继而胫、腹、面部等渐见浮肿,肿势时起时消,气色晦滞,小便或清利或短涩,大便溏泄,喜暖畏寒,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取足太阳膀胱、手少阳三焦经穴。阳水证,用泻法;阴水证,用补法。

    穴位:水分、气海、三焦俞、足三里、阳水证加肺俞、合谷、人中。

    阴水证加脾俞、肾俞、阴陵泉。

更多中药材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