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跟痛症

    跟痛症主要是指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时足眼底部疼痛。多由慢性损伤引起,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为体虚较肥胖的男性,可能与老年退行变有关系。急、慢性损伤,使跖腱膜在跟骨附着处发生劳损,或由它处感染病灶引起跖腱膜炎,也可发病。

    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主要症状是足踉底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晨起踏地时痛重,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但休息后再走或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检查:跟骨跖面内侧结节处有局限压痛。如骨刺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

    穴位:承山、昆仑、大溪、解溪、风市

    操作步骤:

    1.病人俯卧位

    (1)点按承山、昆仑,每穴约1分钟。

    (2)拔法。医者坐于床端,面对足跟部,左手食指固定患肢跟底部,另一手握丁字术具器械置于足跟底部与左手拇指一起合力按拔滑顶患部痛点处。图66。方向由跟向跖深顶浅滑,反复5-7次,常可听到“卡登”响声。手法要求轻柔缓和,由浅渐深,用力适度。

    (3)揉法。医者两手交替着力,一手固定足跟部,另一手掌指着力反复揉动跟底和跟周5分钟。

    2.病人俯卧位

    (1)点按太溪、解溪、风市,每穴约半分钟。

    (2)摇伸法。医者左手固定患侧足跟部,右手握住足跖部反复背伸、跖屈和顺逆时针方向摇动踝关节5-7次。然后

    两手环抱紧握踝关节拨伸1-2分钾。最后,医者一手扶住患肢小腿后侧,另一手掌顶推跟底部,并嘱患者用力下蹬5-7次。

    注意事项:

    经穴按摩每3天治疗1次。每天用热水浸足30分钟。

更多中药材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