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肉苁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近年来由于药源紧缺,市场上时有混淆品出现。.这些混淆品的性状与正品极为相似,在采购中极易混淆。现将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草苁蓉、新疆莎东肉苁蓉的性状加以比较,以供鉴别。

    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5厘米,直径2~8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徽苦。

    管花肉苁蓉:呈扁圆柱形、扁纺锤形、扁卵圆形、扁圆形等不规则形,长6~8厘米,直径4~6.5厘米,表面红棕色、灰黄棕色或棕褐色,多扭曲。密被略呈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上部密下部疏、鳞片先端多已断落,残基部宽多在l厘米以上,整个鳞片略呈长三角形,高约1厘米。体重、质坚硬,无韧性,难折断,断面颗粒性,多呈灰棕色,有的外圈呈黑色硬胶质样。黑褐色点状维管束众多,不规则散在,有的有小裂隙。气微,味甜、微苦。

    盐生肉苁蓉:呈圆柱形,鳞叶卵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1~2.5厘米,宽4~8厘米。穗状花序圆柱形,苞片较短,卵状披针形。表皮黄褐色,具有不定式气孔,质硬无柔性,断面有淡棕色维管束,排列为菊花状纹。气微,味微咸苦。

    草苁蓉:茎单一,挺直,长15~35厘米,直径0.5~1厘米,暗黄褐色或褐色,有纵棱沟纹和白色短绒毛。叶互生,鳞片状或披针形、略皱缩,长0.8~1.5厘米,黄褐色。茎上部为穗状花序,长5~10厘米有绒毛,下部花较疏散,上部花密集,花干缩,展平后呈唇形,长1.5~1.8厘米,呈黄褐色或淡紫色。有的穗下部有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间有一不规则的棕色环纹。无臭,味淡。

    新疆莎东肉苁蓉:呈扁圆锥状或纺锤形,长30厘米。宽5~9厘米,茎下部鳞叶较疏,上部密集,鳞叶茎部宽阔。体重、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棕黑色,有点

    状维管束散布,有的中空。气微,味甜而微苦。

更多中药材
  •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
  •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