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土人参的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

    ①种子繁殖。初次种植没有扦插材料或大面积种植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因种子较小,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南方一般于初秋收种子后播种,播后约7天出苗,10天齐苗。北京露地栽培,早春约3~4月于保护地育苗,终霜后移栽露地,因种子细小,播种地需精耕细作。播种量0.5克/平方米,播种时掺入细砂以使播种均匀。种子充足时,也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如果草害严重应尽量避免直播。条件合适,苗龄约20~30天。

    ②分株繁殖。可根据各地气候情况而定,一般于较温暖季节进行,分株的单株带部分根群易于成活。

    ③扦插繁殖。用嫩枝扦插,露地宜于春夏季进行,温室中则周年均可扦插。扦插材料要选择健壮的枝梢,长约6~10厘米,带一二叶片于节下截断。反之量大时要用苗床扦插,扦插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深度为插条的1/3,苗床上用素砂土或珍珠岩。繁殖量少时可用浅盆或木箱。扦插后适当遮光、保湿、保温,温度较高季节,还需注意降温。苗龄15~20天。也可以直接扦插定植田间。

    2)整地、施肥、做畦。选用肥沃之砂壤土为佳,土地需平整,易灌易排。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做成宽1.2~1.5米、长8~10米的平畦,如果是直接播种,平畦需平、细、软。

    3)定植。1.2~1.5米宽平畦,种植4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温度高的地区,栽培收获时间长,密度稀小一些为佳,反之则密度大一些。定植后浇定植水。

    4)田间管理。土人参不耐涝,定植缓苗后即行浅中耕,除杂草,无雨天每5~7天浇一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保护地栽培冬季以提高温度为主要管理措施,水分以少为佳,浇水宜晴天上午进行,以利排湿,减少病害的发生。每次采收嫩茎叶后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土人参很少发生病虫害,可以不使用农药及化肥,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5)采收。通常定植后30天,植株高约20厘米以上时,植株下部约留6片叶采摘主茎尖,长约10厘米左右。以后每片叶腋上均能萌发一新芽梢,在花穗抽出前,应及时采收侧芽梢,采摘叶基部留叶1~2片。产量因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收获期长短等有很大差异。

    土人参肉质根的采收:夏末初秋采挖肉质根或生长期随需而采收。

    6)留种。留种时宜成片或整畦集中隔离种植,株高约25厘米时采摘一次顶芽梢后,任其发生侧芽。因蒴果易爆裂,应及时分期采收。种子产量较低,总计产量为100~300千克/公顷。《30种新兴叶菜栽培》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网 日期:2006-08-17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