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用植物菊花根癌病

    药用植物菊花根癌病

    症状

    菊花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肿瘤为灰褐色,表面光滑,质地不硬,后变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致地上部失绿或变黄,叶小且早落,病株生长缓慢或枯死。(图左)

    病原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F.Smith et Townsend)Conn. 称癌肿野或根癌土壤,属细菌。细菌短杆状,单生或成对生长,大小1.2—3×0.4一0.8(μm),具1—5根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形成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缘整齐,光亮半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呈淡云状混浊,表面有一层薄膜。生理生化表现:不液化明胶;凝固牛乳但不胨化;还原石蕊牛乳变蓝;对硝酸盐轻微还原;在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醇、水杨苦酸上微产酸,但不产气;不水解淀粉。细菌生长温限O一37℃,适温25—30℃,致死温度51℃经10分钟。细菌耐酸碱范围pH5.7—9.2,最适pH7.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根癌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或混入土中越冬。细菌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和线虫也能传播细菌。细菌通过虫伤、机械伤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侵入。侵入后只定植于皮层组织,在寄生过程中分泌B—吲跺乙酸刺激周围细胞加速分裂,体积增大形成癌肿。寄主细胞变成癌瘤后,没有病菌仍能继续扩展。温湿度是根癌细菌侵染的主要条件,病菌侵染与发病随土壤湿度升高而增加,反之则减轻。癌瘤与温度关系密切,28℃时癌瘤长得快且大,高于3l一32℃不形成,低于26℃形成慢且小。碱性土壤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对发病不利,pH6.2—8尚能保持病菌致病力,pH6以下发病轻或不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发病重;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发病轻。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为害,造成伤口,均利于病菌侵入,增加发病机会。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对怀疑有病的苗木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500倍液浸泡半小时或1%的96%硫酸铜浸泡5分钟,冲净后定植。(2)重病区实行2年以上轮作。(3)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4)加强田间管理,细心栽培,避免各种伤口,发现重病株要及时拔除,轻病株可用抗菌剂402对水300一400倍液浇灌或把瘤切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涂抹,有一定治疗效果。必要时用甲冰碘液,即用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混合均匀涂在癌瘤表面及周围3cm处,可杀死肿瘤表层细菌。(5)生物防治。国外有报道,在发生癌肿病植株根部分离到无致病力的放射野(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K84株系能放射野素84(agrocin84),一种核苷酸素,能有效抑制癌肿组织形成,利用K84制剂浸种或浸根等处理,对癌肿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更多中药材
  •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临床表现,大便粘腻不爽,肛门灼热瘙痒,这是它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最苦恼的一个问题,这种症状反反复复的发作,自己也不好意思跟别人去倾诉。再有的一个表现,就是胃脘胀痛,有的时候会胃疼,口舌灼痛,就是我们所说的灼口综合征,嘴里头......
  • 这位是一个女性患者,它所表现出来的虽然在夏天也是一种什么怕冷的状态,畏寒肢冷,乏力汗出,不但怕冷,而且还爱出汗,越出汗身体感觉越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再者,食欲不振,用她的话来说,我就是体质特别的虚弱,那这个就是她一身怕冷的症状。再者,就是......
  • 那么这个上火其实在医学上,它确实有着它自己的定义,什么定义?就是上火是指一类各种因素导致的头面五官出现的这种红、肿、热、痛,这一类病症的一类总称。那么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例上火的案例,就是一个青少年患者,他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这位患者,他来诊......
  • 这样一种症状,那么这样的人群其实现在太多了,我告诉大家,凡是这种消化系统疾病,无一例外全是吃出来的,要么你吃的少得病,要么你吃的多还得病,再者你不按时吃也得病,消化系统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胃强脾弱,临床表现就这两大症状。胃强,这种强,其实是......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的女性患者,她被诊断为左乳的恶性肿瘤,这次来诊,她告诉我现在左乳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之后,已经是一年十个月了。这次来主要目的胸胁部还是有一些胀痛的感觉,而且就是感觉这种刀口的一个疼痛部位非常的固定,而且疼痛的非常明显,已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