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钱白花蛇的克隆者有多少?

    金钱白花蛇又名小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多加工成圆盘形,盘径3—10cm,蛇头长椭圆形,盘在中间,尾末端尖细,常衔在口中,蛇体较小,直径0.4cm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

    有多数黑白相间的横纹,白纹较黑纹部分细窄,为1—2枚鳞片,黑纹较宽,约3—7枚鳞片,躯体及尾部共有27—50个白横纹,体鳞15行,呈六角形。背部具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头尾整齐、有花纹斑、有光泽者为佳。金钱白花蛇在广西、江西、福建等地人工养殖成功。目前,在药材专业市场治理整顿中发现,市场存在许多白花蛇伪品,现介绍如下:

    1、以金环蛇伪充

    金环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去除内脏的干燥全体。蛇体卷成圆盘形,盘径2—3cm,蛇头椭圆形,稍大于颈,体鳞通身15行,有的颈部16—17行,背鳞扩大成六角形,背脊显著隆起,尾末端钝圆而略扁。头背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躯干及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环绕周身,两者的宽度大致相等,约为3—5枚鳞片,黄环纹约20—28个。腹部色较淡,气微腥。另外有用金环蛇皮肉切成条状,接上普通蛇蛇头,盘成圆盘,伪充金钱白花蛇。伪充品蛇头大,可分离,背部黄环纹稀疏,数量少,体鳞大,无尾。

    2、以赤链蛇伪充

    赤链蛇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盘成圆盘,盘径3—3.5cm,蛇头长椭圆形,前部黄棕色,后部黄白色,蛇头盘在中间,尾端细,纳于蛇口中。背部显灰棕色或红棕色,较宽,为3—6枚鳞片,有多数黄色或红黄色环纹相间,较窄,为1—2枚鳞片,腹部与背部环纹相间,鳞片大,易脱落。

    3、以银环蛇伪充

    有用银环蛇切成条状,接上另一种幼蛇的蛇头,然后盘成圆形,伪充金钱白花蛇,此伪品特征:蛇头与蛇身可分离,背部白横纹稀疏,数量不足27—50个白横纹,体鳞大,无尾和黄白腹部。有用银环蛇的尾部,切一小段,接上另一种蛇头后,盘成圆盘伪充的。其区别是蛇头与蛇身的大小不一致,头部大,颈部缩小,并可分离,有腹部和尾部。

    4、普通蛇切去尾部伪制

    将普通蛇切去尾部后盘成圆盘,可见不甚明显黑白相间横纹,头部较大,躯干体鳞大,有的脱落,鳞片成菱形。腹鳞大,易剥离,淡黄色,无尾部。

    5、普通幼蛇涂色伪制

    盘成圆盘状,盘径约3cm,蛇头较大,椭圆形,蛇头系人为接插的,与蛇颈大小不相吻合,与躯干可分离,背部有人工涂色加工的黑白相间环纹,鳞片平滑,具光泽,腹部鳞片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大,易脱落,有尾部,不纳于蛇口中。

    6、普通蛇体切条加幼蛇头伪制

    用竹片撑成圆盘状,盘径约2.6cm。蛇头椭圆形,红棕色或黄棕色,系人工接插的蛇头,与躯干可分离,腹部与背部区别不明显,无黑白相间的环纹,鳞片较大,白色或黄白色,间有棕色鳞片,鳞片易脱落,缺尾部。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