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材栽培技术之瞿麦和紫苏

    瞿麦

    瞿麦以全草或根入药,主产于河北、四川等省。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光,耐寒,怕涝。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瞿麦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栽种,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播前每亩施厩肥1500—25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50公斤。施后深耕25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2米、高15厘米的畦,或起宽45—60厘米的垄。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分株繁殖。种子繁殖于4月中下旬进行,开浅沟条播,沟距15—20厘米,沟深1.5—3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0.6—0.9厘米厚的土,稍加镇压,每亩播量1—1.5公斤。分株繁殖于4月上中旬进行,将根挖出,分成5—6株一墩,随分随栽,栽时开深6厘米的沟,沟距24—30厘米,每10厘米栽一墩,栽后覆盖6厘米厚的土,将根周围土壤压实后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苗高6—10厘米时可进行浅中耕,以后每次浇水或施肥后均进行中耕除草,全年可进行3—4次,田间草多时可随时拔除。每次收割后,每亩追施厩肥1500—2000公斤、硫酸铵5—10公斤,结合浇水松土,将肥料均匀撒入土中。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瞿麦生长均有影响,播后要经常浇水保持畦面湿润,保证出苗;出苗后遇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烂根。

    紫苏

    紫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村边或路旁有野生。

    生长习性紫苏适应性较强,但在温暖湿润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种子一般播后4天发芽,生长要求较高温度,前期生长缓慢,6月以后气温高、光照强、雨水充足,生长旺盛。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种植。播前每亩施厩肥3000—4000公斤。施后深耕25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2米、高15厘米的畦,或起60厘米宽的垄。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于4月中下旬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40—50厘米开0.5—1厘米的浅沟,播后覆盖薄土并稍加镇压,有利出苗,每亩播量0.75—1公斤;穴播按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播后覆盖薄土,每亩播量150—300克。在干旱、高寒地区或种子缺乏时可先育苗后移栽。播前先将育苗地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覆盖0.5厘米厚的细土,并覆盖草及薄膜保温保湿。待幼苗顶土后揭去草和薄膜。当苗高10一15厘米时选阴天或傍晚移栽,随挖随栽。在畦上按50厘米行距开深15厘米的沟,将苗按30厘米株距排列于沟内,然后覆土、浇水,干旱时浇2—3次水即可成活。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植株封垄前必须勤中耕除草,特别是直播容易滋生杂草。浇水或雨后土壤易板结,应及时中耕,但不宜过深,以防伤根。也可将中耕与施肥、培土结合起来进行。间苗、定苗、补苗:条播的应在苗高5厘米时按株距10—15厘米间苗;在苗高1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30厘米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2—3株,最后定苗时每穴留苗1株。如有缺苗应及时补栽。育苗移栽的,栽后7天,如有死亡,也应及时补栽。追肥:如果土壤瘠薄或未施底肥,出苗后可每14天施1次肥,最后一次追肥应培土。排灌水:紫苏在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死亡。

更多中药材
  • 豆豉我们大家应该都吃过,味道非常不错,而且在很多美食里面都有豆豉的影子,比如我们的最爱老干妈,那里面主要就是豆豉;豆豉也是有制作过程的,很多人对这一方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而且也不知道其实豆豉还是一种中药材,名字就叫做淡豆豉,那么究竟中药淡豆......
  • 随着现在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国家政策也在鼓励很多妇女生育二胎。很多的高龄妇女的生育二胎过后,都会选择给宝宝喂一些益母草来保证他们的体内营养素。但是现在的很多健康网站都在警示广大妇女在哺乳期的时候,对于益母草的食用一定要比较谨慎,那......
  • 男人肾虚是很常见的,会因为工作劳累压力很大导致,平时不注意保养的话,是最容易出现肾虚的,有的男士会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来补养肾脏,不知道六味地黄丸补肾阳虚吗,有没有什么好的功效呢,有的男士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来补养肾脏,有的人说是可以的,到底能不......
  • 妇科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但是对女性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其中有很多女性出现妇科疾病总是不好意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就会自己盲目的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缓解,有很多女性在下身出现瘙痒等现象的时候用碳酸氢钠注射液来清洗下身,有的时候不......
  • 大家都应该知道,党参是一种非常珍贵有用的中药材。大家也应该都有见过党参,党参的颜色和模样都是不非常的好看的,但是营养价值却不是一般的高的。党参的种类有非常的多种,单单中国就有了三十九种党参。现在有很多人把党参拿去泡水喝,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