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方剂的常和变

    方剂的常和变

    常和变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常”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变”是事物的特殊规律,普遍规律常寓于特殊规律之中。因此,不知常就谈不上变。

    以方剂来说,如果不知道方剂组成的常规法则,又怎能谈得上变呢?我曾在《中医学概论》和《中医杂志》发表的“论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一文中谈过,由两味药以上组成的方剂,都离不开君、臣、佐、使的原则,这不仅是方剂组成的一种形式,主要在于方剂经过严密的配伍以后,能使所用的药物更加妥当、细致、切合病情,消除和防止有害于人体的不良反应。几千年来,中医的方剂,不论古方和今方,无不遵循这个原则。否则,就叫做有药无方,便失却了方剂的本义。

    但是,方剂的组成,固然需要一定的法则,而这个法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临证时还需随着病人的病情变化,体质强弱,年龄差异以及方土习惯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例如:小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和用量(按古代度量衡)是大黄四两、厚朴三两、权实三枚。它的适应证是邪热内结,出现便硬、潮热、谵语、脉滑而疾,故以大黄为君,清热攻积;厚朴、枳实为臣佐,则胃家的实热,才能随下而解。如果腹部满痛,大便秘结,是由于气机闭塞所致,则非加倍重用厚朴为君,枳实、大黄为臣佐,以疏理气机,则不能奏效,故改名为厚朴三物汤,这就是方剂在组成法则和用量上的变化。如果小承气汤加人羌活,则名三化汤,适用于类中风、体质壮实,二便不通的患者,这里又体现出方剂在药味上的变化。

    此外,尚有数方相合的变化,如清瘟败毒饮就是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还有些方剂,药味的组成虽然相同,但由于剂型的改变,其作用也就有了缓急的区别。如枳术汤因其消水散痞作用较快,故适用于小儿水饮蓄积的痞证。如制成枳术丸剂,则作用较缓,宜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食滞不化之证。

更多中药材
  •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
  • 大家好,心绞痛呢是我们中老年人常发的几个症状。那么心绞痛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讲这个心脏,就像我们这个拳头一样,上面有一条血管叫做冠状动脉。那么当这个冠状动脉它的血流不畅的时候,心脏的这个肌肉血就不够了,叫心肌缺血。缺血之后呢,还在跳啊,就觉......
  •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呢讲一个脾肾阳虚的这么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呢,患者是杨先生,四十五岁,那么脾肾阳虚呢,其实我们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呢是什么呢?是五更泄泻,就是到凌晨的时候,快起床的时候马上肚子疼,要上厕所,天天都这个点。有人说我们就是习惯性早......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医案,头发和皮肤都是我们女性特别注意的。因为大家都爱美嘛,那么有的女性就是头发就是一洗头掉一些,一洗头掉一些,头发越来越少。那么还有那个脸上长斑,大块的这个斑。本来很漂亮的,然后一看长块斑之后,马上这个感觉都毁容......
  • 大家好。那么更年期呢是我们广大女性啊,到一定年龄之后都会经历的一件事情。那么什么是更年期?这个更年期呢其实它就叫做围绝经期。围绕这个绝经附近心个时间,叫做围绝经期,又叫更年期。因为从这个女性的整个生理过程来讲,中医讲二七天癸至,到七七天癸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