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中的五味

    药物中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之滋味,不同的药味,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此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与涩功效相似,不另立淡涩,仍以五味为主。

    1、辛味 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有的具香气,能发散解表、行气活血、温肾壮阳,适用于外感表症、气滞血瘀症、风寒痹症、肾阳虚亏症等。如荆芥、紫苏、陈皮、木香、当归、郁金、韭菜子、蛇床子、菟丝于等。

    2、甘味 口尝味甜,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适用于机体虚弱,功能不足之症,和某些拘急挛痛,并能调和药性,如甘草、党参、熟地、饴糖、黄精、枸杞子等。

    淡味 能渗湿利水,治疗水肿、泄泻、淋浊、癃闭、小便不利等症,如茯苓、猪苓、泽泻。

    3、酸(涩)味 具收敛、固涩作用,适用于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尿频失禁、遗精带下、崩漏下血等症。如龙骨、牡蛎、山茱萸、赤石指、禹余粮、罂粟壳、桑蝶蛸、覆盆子、芡实、莲子、金樱子、陈棕炭、仙鹤取等。

    4、苦味 能清热解毒、燥湿、泻火、降气、通便,适用于热症,湿热症、痈肿疮疡、喘咳、呕恶等症,如山栀、大黄、黄连、苦参、杏仁、厚朴等。

    5、咸味 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平肝潜阳,适用于大便秘结、瘰疬痰核、瘿瘤、肝阳头痛眩晕,如海藻、昆布、芒硝、肉苁蓉、羚羊角、石决明等。

    气(性)、味是药物性能的两个方面,两者密切联系,共存于一体之中,决定着药物不同的功能和主治,因此,必须把气和味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做到对药物的全面认识和正确使用。如同性药物有五味之差,同味药物各有四气之不同,同一温性药物有辛温(苏叶、生姜),酸温(五味子、山萸肉)、甘温(党参、白术)、苦温(苍术、厚朴)、咸温(蛤蚧、肉苁蓉);同一辛味药物有辛寒(浮萍)、辛凉(薄荷)、辛温(荆芥)、辛热(附子)、辛平(佩兰)。性味组合相同的同类药物,其主要作用大致相近,如苏叶、荆芥、葱白均辛温,都有发汗解毒的作用。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有别;性同味异、味同性异功效上有相同和相异之点,如同为寒性之药,它们共同之处为清热,由于味异而不同之点更多,栀于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浮萍辛寒疏散风热、利水退肿;地龙咸寒清热定凉,通痹平喘,五倍子酸寒

    收敛降火。又如同为甘味之药,共同之处均有补益作用,然黄芪人参甘温补气、石斛、天花粉甘寒清热生津,柏子仁甘平养心安神。更有一性而兼两种以上味者,体现了药物作用的多面性,如桂枝辛甘温,当归甘辛温,按药物功效之主次,药物的味亦有一定的序列。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研究中药的作用,仅仅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是远远不够的,各种药物的作用,都是它含有成分的生理效应,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如辛味药含挥发油、皂甙,甘味药含糖类及一些营养物质,酸味药含有机酸等,苦味药含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咸味药含有一些无机盐类物质,所以必须引进现代药化、药理等科技知识加以研究、整理、提高。

更多中药材
  • 大家都应该知道,党参是一种非常珍贵有用的中药材。大家也应该都有见过党参,党参的颜色和模样都是不非常的好看的,但是营养价值却不是一般的高的。党参的种类有非常的多种,单单中国就有了三十九种党参。现在有很多人把党参拿去泡水喝,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 通过艾灸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比如进行艾灸能够行气通络,还能够扶阳固脱以及拔毒泄热等。不仅如此,艾灸还有很不错的防病保健效果。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过可以通过艾灸来预防狂犬病的理论。如果艾灸的穴位选择得当,可以起到延年......
  • 脑血管硬化其实现代人高发的一种疾病,是动脉硬化中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中风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健康,同时我们也知道这种脑血管硬化的疾病在初期发作的时候主要会有头晕冰痛,恶心等问题,而到了中期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问题。......
  •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差的话,那么身体的抵抗力其实也都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可以说良好的免疫力就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个根本的方法,因此对于那些抵抗力不好的朋友来说日常一定要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免疫力,而要增强自己的力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免疫......
  • 春季万物生发,其实是最容易拉肚子的,由其是一些肠胃不是很好的朋友更很容易会有拉肚子的问题,而拉肚子事实上对一个人的身体危害也是很大的,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也是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的,同时我们也知道拉肚子是一种病从口入的疾病,因此日常如果有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