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从“悬壶济世”谈葫芦药用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的情况时,常常爱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前,葫芦的确是用来盛放药物的。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从此,后人称行医为“悬壶”。元代诗人钱昱有诗传世:“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便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里的壶,即壶卢,是葫芦的别称,又名蒲芦、瓠瓜、匏瓜等。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夏秋开花,秋冬结果,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称为京葫芦,李时珍称为蒲芦,中有细颈,体较小,长10cm左右,也有长约30cm的,下端粗3~7cm;另一种称为匏瓜,呈梨形,底端膨大,直径7~30cm。我国各地均有产,以江浙一带居多。

    葫芦的用途十分广泛,早期人类生活离不开它。其幼嫩的果实和叶子是先民的食物和菜蔬。“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说的就是甜嫩的瓠瓜可作食用。葫芦果实外壳色白,外层有蜡质,质坚硬而轻。“一个葫芦两个瓢”,在陶器尚未发明的时代,先民用葫芦瓢当作碗壶、勺、杯使用。至今在我国一些地区,葫芦依然是轻便而实用的生活工具。

    古人将葫芦作为盛放药物及酒的容器,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融天地精华于一壶。“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壶中美酒启之醇香彻腑,茗之可解忧。把药与酒浸渍于壶中,密封时日,启封饮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于是壶与医药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葫芦本身就是一味中药,这也是它能成为医药化身的重要原因之一。葫芦味甘、性寒,入肺、脾、肾三经。其主要功用有四:一是利水消肿。可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黄疸、小便不利等病证。用葫芦壳3g、葶苈子10g煎汤饮服,效甚佳。二是清热解毒。痈疽疔疮、痔疮肿痛、蛇虫咬伤时,用新鲜葫芦叶、藤捣汁,敷患处,一日三四次,有解毒消肿之功。三是杀虫止痒。主治疥癣、脚癣、白秃疮等。用新鲜葫芦叶、藤或果实内囊捣烂取汁,直接涂于患处;也可煎汤取药汁,浸渍患处,一日二三次。四是除烦止泻。主治胃热、消渴,心中烦热,夜寐不安。用新鲜葫芦60g,连皮带瓤煎汤服,可清心、除烦、止渴。另外,葫芦子(成熟葫芦种子、晒干)15g与牛膝10g煎汤漱口,一日三四次,可治齿龈肿痛、齿松摇动。

    葫芦细腰,上下两个圆球,造型古朴典雅,线条婉约婀娜,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情趣和神韵。且葫芦外形像“吉”字,“壶”与“福”字谐音,因此葫芦也是消灾除病、吉祥如意、福寿康泰的象征。

更多中药材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
  • 最近呢,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包括一些年轻患者有这个眼干眼涩啊,视力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有些患者呢,因为工作原因啊,总是坐着,有一些患者可能是运动量也比较少,还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关系吧,这个喝酒抽烟也比较重,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
  •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临床也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吧,也是我们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病人呢,来看病的时候,这是一个63岁的一个男性,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他主要症状就是夜尿多,之所以到我们消化科来呢,就是他除了夜尿多之外,这个腹胀症状还要......
  • 这个患者是男性, 50多岁,他来以后啊,就说医生,我这个胃啊非常难受,从他表情上也看得出是比较痛苦的,首先是他面色红,那么问诊他呢?也就是说胃疼,胃胀,就感觉胃里像有火一样,火烧火燎的,甚至胸部后啊也有这个烧灼感,看他的舌象啊,也能看出来口......
  • 大家好,我是中医马医生,在脾胃病,可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就是脾胃不好百病生,今天呢,我就通过这三个方子,中医三个经典的方子跟大家来讲一讲,强调一下这个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怎么去保养,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以免市民太多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