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天麻不是补品

    天麻自古就是一味良药,《得配本草》称其“止风虚眩晕,通血脉九窍”。很多中医将天麻配入药方中,主治或兼治某些头痛或眩晕。老百姓也知道天麻能治头痛,常常将其放入鸡汤或肉汤内同炖,因此,许多人就此错误地认为天麻是一味补药。

    不,那天我刚上班,老主顾罗大妈就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胡药师,给我称点天麻吧,最近头有点发昏,我想饨蒸点天麻服用。”

    “罗大妈,头昏可不一定要吃天麻呀。”我笑着迎了上去。

    “我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心慌慌的,老觉得有点闷,也不想吃饭……”罗大妈诉起苦来。听完罗大妈的话,我又仔细地看了看罗大妈的面色、口唇及指甲,然后对她说:“其实您的头昏很可能是血虚引起的,不宜服食天麻。”

    “不会吧?天麻不是补品吗?”罗大妈不解地问。

    “天麻可不是补品,从药理作用来说,它既不补气,也不补血。”我耐心地向罗大妈解释。天麻可平肝息风止痉,是中医临床上用以治疗头痛、眩量、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等最常用的药物,所以在民间才往往被看成医治头昏的灵丹妙药。其实根据辨证的理论,天麻属肝经气分之药,只有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方可选用天麻,并配以钩藤、石决明等,才能发挥天麻治眩晕的良好作用。而罗大妈的症状由于不具有天麻用药之指证,所以此时如果取食天麻,不仅难以达到治头晕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病情,欲益反损。曾有报道说,大剂量或长期不合理服食天麻,有可能引起体重和食欲下降、反应迟钝,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共济失调。另外,罗大妈早些时候提到的炖蒸或煎煮天麻的服食方法,也不科学。药学家研究发现,天麻的主要成分——天麻素和香荚兰醇,在饨蒸或煎煮的过程中,由于温度高、时间长,往往令有效成分挥发流失。所以,药学家认为天麻宜研碎或磨粉冲服为宜。

    “那我的头晕该吃什么药呢?”罗大妈急切地问道。“根据您的症状,我建议您服用八珍丸。”我一边说一边从柜台内拿出一瓶八珍丸递给罗大妈。“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6g,空腹、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过劳,避风寒。”我叮嘱道。

    罗大妈接过药,结了账,满意地走了。

    相关链接:

    使用天麻时“药不对证”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使用天麻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1.凡病人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应慎用天麻。

    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需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临床证明,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

    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天麻苷,遇热极易挥发。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待软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晒干研末,用煎好的汤药冲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胡品福)

更多中药材
  • (四宝粥)它的成分是桂圆,红枣,山药,薏仁各25克,糯米100克,用温水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加水熬煮,用冰糖调味即可。桂圆和红枣都是补益身体的上好佳品,有补血安神的疗效,但是如果服用过多,也容易导致胀气上火这样的症状,薏仁可以健脾利湿,解腻去......
  • 很简答黄芪15克,当归3克,大枣5枚,保温杯加水泡茶饮用,能够帮助人把气血慢慢的补起来,如果还先有体寒,可以再加上三片生姜。如果容易上火的可以加上10克的麦冬来进行调理。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身脾胃不好,湿气重或者有气滞血瘀的朋友,还......
  •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如果月经提前了一周以上,这就叫做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呢,一般情况下也也主要由血热或者是血虚造成的。血热,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呢就是湿热,一种是虚热。实热主要就是有一些上火的表现,比如说便秘啊,口干舌燥,面部长疮啊之......
  • 熬夜对血管的损伤是特别大的,一般来说,我们11点到3点应该是在深睡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血应该归于肝经了,可是如果你这时候还在熬夜,我们的血是在大脑的工作状态下,肝血相对就少了,这时候其实会出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滋养少了,我们要知道血......
  • 天王补心丹是一个著名的安神的方子,补益心脾,安神定志,睡不好觉的人又心脾两虚,吃点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茯苓远志安心神,你看这个方子最后落在一句话,叫安心神,就是治疗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叫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