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柴胡汤副作用引发的思考

    出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证的代表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小柴胡汤也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特别是对于尚无特效疗法的病毒性肝病,在1994年日本厚生省就小柴胡汤对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障碍之功效予以认可后,该方便作为肝病用药被正式收入国家药典,全日本出现上百万肝病患者举国同服这一处方的盛况。然而,自1994年以来,有些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产生副作用,导致间质性肺炎,其中更有10余例死亡。为此,日本《朝日新闻》2000年1月25日报道,日本厚生省禁止使用中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副作用引发诸多思考。最深刻的教训是忘记了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临床的过程,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本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型,在辨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治疗措施,称为论治。也有学者认为,辨证论治应该包括四诊、基本理论、临床思维三个要素和辨证与论治两个步骤。作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小柴胡汤,其功能为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使用时可辨证加减,《伤寒论》云:“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上述加减方法是随证应变,使之能更加切合病情。而日本运用小柴胡汤的方证相对原则,正逐步被方症相对和方病相对所取代;汉药西用日趋明显,常常以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作为选方依据,而很少有了解并应用辨证论治方法者;诊断上“但见一症便是”,缺乏病机分析,割裂《伤寒论》诊断用药的原则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成药形式应用原方,很少据证(症)加减;长期投用,不重视动态观察。如日本《汉方处方解说》载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围指出:本方为强壮剂和调养剂,既能增强消耗性疾病患者的体质,又能改善瘦弱型的结核样体质。可用于治疗热性病、胸部疾病、肝胆胃部病、神经性疾病、妇产科病等60种疾病。这种一方治百病,缺乏辨证论治,岂能不出问题!

    小柴胡汤副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实施中药现代化项目中,必须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创新中发展中医药,争取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有突破性进展,而不是偏离中医药基础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方和验方进行二次开发或改变剂型,如中药复方颗粒剂的开发和运用,应选择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此外,应生产不同剂量的单味中药颗粒剂,以便于中医随证加减配伍使用。

更多中药材
  • 第一种啊,中医叫做痰热内阻型,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是阳盛的体质,平时饮食啊也比较的不在意,就是胃口比较好,有一些辛肝肥厚包括喝酒啊来者不拒,受这样因素影响呢,时间长了以后啊,经常性的在胃黏膜表面产生炎症,最终会形成萎缩性胃炎,找我们看病的时候,......
  • 鉴于我们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很多的胃病啊,都建议大家去做一下这个胃镜肠镜的检查,那么你不要说相信某一个人摸一个脉,就告诉你,你胃里面长息肉了,一定要通过胃镜来确认,那么有些事情不能捕风捉影,就是用药调理了,那么比如说这个糜烂性胃......
  •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反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患者在饮食上的不注意,还有一些患者说就是在这个情绪上的难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在生活上要严格遵循三忌三戒。第一个就是忌油腻食品。人在高脂肪饮食以后啊,胃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这个胆囊的......
  • 那么今天呢,来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异常情况。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对这个大便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对自己的大便这一块呢不是很认真,或者不是很细心,习以为常,就是甚至说大便异常的时候,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呢,还是会忽略一些比较严重的......
  •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