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口服“骨刺消痛液”中毒1例

    口服“骨刺消痛液”中毒1例

    曹维珍

    (陕西省第二纺织医院,712000)

    患者蔡某,因腰痛拍腰椎片示:腰椎向右弯畸形,腰3、4、5椎轻度增生。按常规量口服“骨刺消痛液”10ml后约半小时自觉口麻、舌麻、面麻、继则出现四肢麻木、眩晕、恶心、呕吐、上厕所时晕倒在地,被家人抱出厕所,约10min左右渐苏醒、自觉全身乏困无力,6

    h后来院急诊科以“药物过敏”收入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入院查T35.6℃,R19次/min,P82次/min,BP12/8kPa,神志清楚,精神略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斑,无出血点,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正常,五官端正,咽不红,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V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率82次/min,心尖区第一心音减低,

    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腰3、4、5椎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压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作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肌供血不足,不正常心电图》。查眼底示:“轻度视网膜A硬化”。脑电图示:“正常脑电图”。心脏常规片示:“高血压冠心病改变”。查血胆固醇8.5

    mmol/L,甘油三酯1.87mmol/L,高密脂蛋白0.94mmol/L,查血钾、钠、钙、氯化物正常、血常规、血沉正常、尿常规示:尿蛋白(±)。

    入院诊断:1.乌头类药中毒(轻)。2.

    高血压病Ⅱ期。3.冠心病心肌缺血。4.高脂血病。5.腰椎增生。入院后即给输液及促进毒物排泄等治疗,痊愈出院。门诊继续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腰椎增生等症。

    分析:骨刺消痛液由川乌、木瓜、灵仙、乌梅、牛膝、桂花等味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通络,活血上痛之功效,用于颈椎、腰椎、四肢关节骨质增生,而引起的酸胀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方中木瓜、灵仙、牛膝、桂枝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是临床常用的祛风胜湿药,无明显毒副作用。

    乌梅:酸温平、涩无毒,有止肢体痛,偏枯不仁,去痹,利筋脉功用,常规量不会引起中毒反应。

    川乌:气味辛、温,有大毒。(别录曰)甘,大热,大毒。(权曰)苦、辛、大热,有大毒。(大明曰)味咸,辛、热,有毒。主治寒湿痹痛,中风恶风,寒湿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主大风顽痹,肩脚痛,不能俯仰等症,乌头类药物中毒最早出现口、唇、舌,四肢或全身发麻等,轻者有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重者心率加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其至突然抽搐,昏迷,紫绀,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表现为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本例患者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是乌头类药物中毒轻症。

    抢救措施:1.导泻,

    洗胃。2.针对药物对副交感神经及心肌作用,阿托品和普鲁卡因酰胺是比较有效的对抗剂,在心脏未完全麻痹前应用毒毛旋花子甙K能有效地解除心肌纤颤所产生的心律不齐。3.

    其他如输液,升压及促进毒物排泄药物应根据情况使用。中药:黄连、绿豆、甘草、芫荽、连翘,二花可解乌头毒,可配合使用。

    (1993年10月14日修回)

    出处:陕西中医,1994,15(6):282.

更多中药材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