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雷尼替丁的10种新用途

    《家庭医药》2003年10月号

    雷尼替丁,又名呋喃硝胺、甲硝呋胍、胃安太定、善胃得。本品可抑制夜间和食物激发的胃液的分泌量和浓度。主要用于胃酸过多、烧心的治疗。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雷尼替丁制剂有片(胶囊)剂和注射液。片(胶囊)剂:每片(胶囊)150毫克。注射液:每支50毫克。

    用法:口服。每次最大150毫克,24小时不超过300毫克,早饭及睡前服。连用不超过7天。

    临床发现,雷尼替丁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病时也有好的疗效。现选其10种新用途介绍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

    运用雷尼替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1~2天内止痛,3~5天内愈合,总有效率为100%,而用甲硝唑等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有显著的差异。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2次/天,或者用雷尼替丁研成细末,直接涂在溃疡面上,3次/天,直至症状消失止。

    流行性腮腺炎

    有人应用雷尼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效果显著,疗效明显优于用吗啉呱治疗的对照组。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毫克/千克体重·天,分2次服,连续服药3天。若发热过高,可配合物理降温。

    溃疡性结肠炎

    运用雷尼替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对照组。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月。

    疣状胃炎

    应用雷尼替丁治疗疣状胃炎患者,多在一周内获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为8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33%,两组对照差异非常显著。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5周为1个疗程。

    嗜酸性筋膜炎

    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嗜酸性筋膜炎患者,疗效满意。一般用药1个月即可显效,半年后皮损局部得到恢复。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

    血友病

    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血友病,可使血浆Ⅷ因子或Ⅸ因子浓度增加,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用药后12小时可止血。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按年龄递减,疗程为15天。另有人用雷尼替丁持续维持治疗,亦获佳效。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口服雷尼替丁用于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效果显著,其中症状缓解率为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2次/天,疗程为6周。

    慢性腹泻

    本病可能导致肠壁肥大细胞增多,受刺激后释放组胺,引起肠道局部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的腹泻。雷尼替丁可以通过抑制组胺释放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多数患者1周内即可大便成形,次数减少,而获得痊愈效果。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中、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

    荨麻疹

    有人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效果满意,用药1疗程后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0%。方法:取5%雷尼替丁霜剂,敷贴于神阙、风池、血海穴,每穴50毫克,外盖3.5~6平方厘米胶布,每3天换药1次,2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单纯性疱疹

    用雷尼替丁治疗单纯性疱疹,一般涂用3~5次后疼痛消失,早期病例不出现水疱,已有水疱者水疱干涸,均在2天内结痂。另有人用雷尼替丁治疗单纯性疱疹29例,均在用药2~4天内全部获得治愈。且愈后未见瘢痕发生。用法:取雷尼替丁胶囊(150毫克)1粒,将其粉末溶解于水中,制成溶液后外涂于患处,1~2小时换药1次。

    应用雷尼替丁的注意事项:

    1.八岁以下的儿童禁用本品。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4.应用本品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长期使用可导致B12缺乏。

    (本刊资料库)

更多中药材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