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疗小儿哮喘三法(二)

    通腑以降其痰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此经络之联系也。孙老医生尝谓:“肺主肃降,功能在于贯通六腑,六腑赖肺气以降之,肺气降则六腑之气皆通;肺气又赖六腑以通之,六腑通则肺气亦降,是以六腑惟以通为用,肺气亦以降为和也”。故他对小儿哮喘之因于肺失肃降,痰阻气道,其气上壅而致者,多主张运用通肺法以肃肺气而降顽痰,使喘逆自平。用药缓而不峻,峻则大泻。他又云:“小儿如新生雏犊,脏腑娇嫩,纵是实证,亦非大实,且小儿病理变化易虚易实,尤须注意通腑而不伤其元气”。

    例3:费某,男,2岁半。形体肥胖,蕴有痰湿,呼吸常伴痰鸣。近因感受外邪,温温发热,咳嗽哮喘,声如曳锯,甚则咳呕黏痰,腹胀、舌红、苔薄黄,指纹晦暗不明。证属肺失肃降,痰阻气道。取通腑法以肃肺气,肺气降则痰亦下行矣

    处方:郁李仁、瓜蒌仁、杏仁、制半夏各4.5g,枳壳、淡竹茹各3g。1剂。煎汤送服礞石滚痰丸(研碎)2.4g。

    二诊:药后频转矢气,旋解溏便少许,腹胀已消,痰声亦敛,咳喘顿平。显系腑气已通,肺气亦降。肺主气之宣降,能降自亦能宣,故又收汗出热退之效。素有痰湿,脾虚欠运,理宜缓则治本,重在健脾,稍佐益肾。

    处方:米炒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各6g,制半夏、覆盆子、山萸肉、炒苍术各3g,甘草、陈皮各2.4g。连服五剂。继以八珍糕(注2)调理一月,经随访数年,未再复发。

    按:就本病常法而言,在用药时应考虑到宣中有降,降中有宣。但表邪束肺,应以“宣”为主,宣则腠理疏泄,邪从汗解,肺气相应通调;若顽痰阻塞气道,当以“通”为主,通则痰浊下行,肺气随之宣畅。尝用此二法分别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表证较重,喘甚痰多者,均有较好疗效。今夏有一女性成人患重型“乙脑”,极期过后,上呼吸道严重感染(大肠感染),气管分泌物极多,常堵塞气道而喘憋。气管切开后,脓性黏痰胶固不出(常需吸痰),乃用礞石滚痰丸方,改丸为汤,插管鼻饲,连灌两剂,浓痰显著减少,气道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腑即所以泻肺之理也。

更多中药材
  • 白术配半夏,能增强补气健脾,燥湿化痰。白术配黄芪,能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白术配当归,能够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白术配白芍,能够健脾燥湿,柔肝止泻。大家记住了吗?......
  • 白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又分为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一般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痰饮水肿。而炒白术偏于补......
  • 一、孕妇,山楂有引起子宫收缩的作用,女性在怀孕期间使用过量山楂,容易造成流产的情况,所以孕妇最好不要吃。二、胃溃疡患者,山楂属于酸性食材,对于胃部不健康的患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胃中的酸度增加,从而加重胃溃疡。三、气虚患者,消食药物都有耗气的......
  • 一、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如果肝气不能调达,就容易肝气犯胃,并且导致气滞、气逆,出现肝胃不合而引发胃胀。肝气郁结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胀痛、呼吸不畅、心情烦躁、急躁易怒,一生气就感到胃胀不适,而且还会随着病情的变化不断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疏肝理......
  • 这个酸枣仁在临床用的比较多啊,首先要了解酸枣仁的功效吧,酸枣仁在临床上其实主要功效是宁心安神,生津止咳的作用,这个对于失眠的话,要针对不同失眠类型来选择用药,我们失眠的临床类型比较多,有脾胃虚弱导致的失眠,由阴虚内热导致失眠,还有肝气郁结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