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selectivity)。因此,药理效应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的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n)、亢进(augmentation),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inhibition)、麻痹(paralysis)。过度兴奋转入衰竭(failure),是另外性质的抑制。近年来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能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受到注意,例如某些物质可以引起细胞癌变,基因疗法能使机体引出遗传缺陷时或原来没有的特殊功能。药物作用特异性强的药物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物在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也有其方便之处,例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后者简称疗效(therapeutic effect)并非同义词,例如具有扩张冠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会取得缓解心绞痛临床疗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就是药物效应的两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二、治疗效果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为迫切。

    三、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原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红斑性狼疮等。

    1.副反应(side reaction)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涉及多效应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副反应是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的。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也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

    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现在知道这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例如对骨骼肌松弛药司可林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

更多中药材
  • 菌类的东西不仅有蘑菇一类的,还有金耳和银耳也属也菌类的一种,银耳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了,不过金耳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银耳是白色的,那么金耳呢,是金色的吗,金耳是黄色的,其实银耳有的也是淡黄色的,那么金耳与银耳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都分别有哪些......
  • 作为孕妇有很多忌口的情况,所以,孕妇所吃的东西就应该更加小心和注意,那么,有哪些能吃,有哪些不能吃呢,我们应该多加了解,韩国桔梗泡菜、风味独特,主要原料是桔梗、大蒜等,据有关材料,桔梗主要有如下药理作用:祛痰镇咳;降血糖;抗炎;抗溃疡;抗肿......
  • 中药桔梗是很好的药材,它温和而不刺激,是中药中的上等品,入药很好,而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储存,十分方便,你知道中药桔梗有什么功效吗,桔梗味苦、辛,性平。主要有宣通肺气,疏风解表,祛痰排脓,利咽,升提等作用,下面就向大家详解介绍桔梗作为中药的具体......
  • 桑树原产中国中部,现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叶、果和根皮可入药,桑树根皮味甘、性寒,具有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用,主治肺热喘咳、面浮肿、高血压、糖尿病、小便不利、跌打损伤。那么桑树根皮哺乳期能吃吗?我们来看下面的介绍。桑树根皮哺乳期能吃吗?可以......
  • 提到桑树根和桑白皮,很多人不太熟悉,有谁知道桑树根和桑白皮的区别吗?我们来看下面的介绍。桑树根和桑白皮区别桑树根皮的药名叫桑白皮,为桑树的根皮,也称桑根白皮、桑皮、桑根皮。《药性本纲》言:主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桑白皮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