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物的剂型

    药物的剂型是一切药物施予机体前的最后形式。例如:片剂、栓剂、丸剂、膏剂、散剂和注射剂等。

    最初的药物来自自然界,其应用形式也是植物、动物的药用部分,比如:草根、树皮、植物茎叶、动物脏器、骨骼、角类和动物躯体的赘生物等等。随着医药学的发展,逐渐地人们了解动植药物的有效部位并用一些辅助材料把他们制成便于利用的形式,种形式既是药物的剂型。

    远在夏禹时代(公元前2140年),先人逐渐发现酿酒和酒的作用。后来就用药酒治病。从酿酒过程中又发现了曲,公元前577年已知用曲治胃病。实为曲制剂之始而今仍在沿用。

    汤剂为最早使用的剂型之一。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序中记载有:"汤液始于伊尹",说明商代(公元前1766年)即已创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长期的实践,制剂制备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剂型的品种也逐渐增加。《内经》中已有汤、丸、散、膏、药酒剂型的记载。后汉张仲景(公元142-219年)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记述着:栓、洗、软膏、浸膏、糖浆,以及脏器制剂等十余种剂型,并首次记载动物胶,炼蜜、淀粉糊作为丸剂的赋型剂。《本草纲目》,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药物剂型近40种。

    除了现代剂型中的注射剂外几乎都包括在其中,充分展现了我国医药学中丰富的药物剂型。

更多中药材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