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懂得“忌”更知“宜”

    ——读《实用中医禁忌学》有感

    周超凡 中国中医科学院

    “肆无忌惮,人间灾难”,该书卷首引归元大师这一句话,初听之,危言耸听,细思之,诚哉斯言!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如果百无戒忌,那是非常危险的。

    一阴一阳之为道,同样,“宜”与“忌”也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中医禁忌是中医学研究“宜”之外的另一片天,同样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和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实用中医禁忌学》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辉武教授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篇,总论篇、各论篇及附篇。总论篇阐述了中医禁忌与中医禁忌学、禁忌与相关字词的文献表述、中医禁忌与社会禁忌的关系、中医禁忌学的地位与作用、中医禁忌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禁忌学的任务和前景等中医禁忌研究的基本问题。

    各论篇分别为中医药物禁忌(含常用中药105种)、中医方剂禁忌(含常用方剂73首)、中医病证禁忌(包括常见病证50余种、)、针灸推拿禁忌(涉及针刺禁忌、灸法禁忌、推拿禁忌、36个腧穴的禁忌)和中医养生禁忌(饮食养生禁忌和房事养生禁忌),涵盖了中医禁忌的方方面面。

    附篇收录了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方剂汇编、本书主要参考书目等。其中的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涉及德行禁忌、病证禁忌、胎前禁忌、产后禁忌、儿科禁忌、疮疡禁忌、初愈生活起居禁忌、药物禁忌、针灸禁忌、养生禁忌、滥施禁忌之戒,资料十分珍贵。

    据不完全统计,在临床上,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及家属想了解医疗保健中的禁忌问题。但在询问医生时,往往很难获得准确满意的答复。因为禁忌问题很复杂,很少有人做过深入研究,欲答也难。再者,多少年来,中医禁忌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人们半信半疑,甚至一概斥之为迷信。也正是对禁忌的无知,导致违反禁忌而影响疗效,甚至出现医疗安全事故。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中医禁忌的不可或缺。

    中医禁忌学以古代“天人合一论”、“阴阳两仪论”、“亢害承制论”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指导,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医门法律》等典籍中关于中医禁忌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坚实的基础,在提高中医对人体病因、证候、疾病的认识水平,为中医在医疗活动中的医德、诊治、方药等制定规范与准则,减少或杜绝失误,为中医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补充了新的内容,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多学科的交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丰富了中医病因理论。作者认为,禁忌与发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内伤七情与外感六淫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是否主动地去适宜,而不是无知地去违禁,而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违反病因禁忌也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因此,《中医禁忌学》大大地丰富了中医病因理论和内涵。

    中医在辨证论治时、处方用药,一般主要考虑病证应该用何方药(即“宜”),而较少想到某病证不应该使用何方药(即“忌”),这是多年来中医临床医学的一大缺陷。作者认为,在中医临床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宜”,还必须关注某病某证之“忌”,通过“忌”的警示防范于未然,通过“忌”减少误诊与误治,通过“忌”防止病证复发、巩固疗效。

    该书介绍了历代民众和医家,在观察和研究养生保健“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养生保健“忌”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饮食、起居、房事养生禁忌方面独具特色。

    人类社会禁忌存在的意义,早已在国内外得到公认。医学禁忌,国内中医与西医的禁忌目前都处于无序的应用状态,就连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还未列“禁忌”专项,仅在“注意事项”中提到禁忌而已。因此,中医禁忌学的构建,具有独树一帜的创新意义,其研究也必然会促进中医学与社会科学、世界各国、各民族,特别是与现代医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实用中医禁忌学》是一本中医药工作者值得一读的好书,并希望广大读者共同努力使中医禁忌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更多中药材
  •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