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收藏溯源

    胡立山 上海市收藏协会

    曹颖甫先生是我所景仰的伤寒专家,经方大师。他终身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并且在实践中运用经方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他的著作《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我藏有这两本书的线装初版本,上面有不知名的哪一位读者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所作的评注,备觉珍贵。然先生的扬名倒不在于这两本书上,而是他的入门弟子姜佐景对他的学术思想及成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理,体现在“曹颖甫先生医案,门人姜佐景编按”的《经方实验录》一书中。

    《经方实验录》一书,我最初读的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的1979年8月版。此书专取原书中的医案及解说,删去了各家的序言和医论、医话,篇幅大为缩小,是为憾事。直至2003年10月,我在旧书店一次偶然的闲逛中,购得了1937年5月的线装全三册初版本,方得窥全貌,弥足珍贵。其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读之口颊留香,爱不释手。然对于编按者姜佐景君的情况茫无所知。

    后注意集之,全书三册,每册封面上都有毛笔签名:张礼耕。余实不知张礼耕何许人也,然可确认张礼耕为《经方实验录》热心读者可无疑义。

    稍后于同一旧书店购得一本薄薄的平装本医书——《病家医家之常识》,是张氏兄弟(兄为张礼耕,弟为张术仁)合著的兄案弟按,仿照《经方实验录》体例的一本中医小册子。书首有姜佐景序,对张氏兄弟笃信经方,善用经方甚为赞扬。读后,始知张礼耕弟张术仁与姜佐景为邮电局之同事。他先是读了姜佐景的《经方实验录》,更进而拜读了曹颖甫的《伤寒发微》、《金匮发微》,自称豁然贯通,如见天日。以前张术仁八岁的儿子出痧子兼急性肺炎,也是赖姜佐景重用经方麻杏石甘汤治好的。因此,张氏兄弟极想拜曹颖甫先生为师,然未果。张氏遂购得《经方实验录》日夜苦读,颇有心得,自称私淑曹师。

    吾此次购得的《经方实验录》有张礼耕的毛笔签名,想必是为当时张氏所读《经方实验录》之原书。现时,我得以收而藏之,实为一件十分惬心、巧合之事。

    从张氏兄弟《病家医家之常识》中,我知道了姜佐景原为邮电局职员,因其父生病为庸医所误,遂发愤学医,拜经方大家曹颖甫为师,学有所成,然以发扬曹氏学术思想为主,《经方实验录》乃其成功之作。

    从张氏兄弟的书中,又可看出上世纪30年代邮电局中颇有几位具现代文化知识的高级职员钟情于中医学,笃信《伤寒论》,善以经方治病。我老师王怡康30岁时也是供职于上海邮电局,并业余学中医,拜恽铁樵先生为师,学有所成的。

    综上所述,我所陆续收藏的《伤寒发微》、《金匮发微》及《经方实验录》和张氏兄弟《病家医家之常识》诸书和作者简况都约略提到了。闲时常常带着欣赏的心情认真研读之,浑不觉时光之流逝,常时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行文虽至此,但中医药文化的收藏、发掘、研究之乐不止于此。

更多中药材
  • 第一点就是口腔舌体灼热疼痛,舌头啊就像被开水烫了一样,口腔黏膜也是这种感觉,早晨一起来,这个症状就开始了,一直到晚上,这一天没有好受的时候,逐渐的加重,到晚上睡觉了,我算解脱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是这样的一个临床表现。所以说大家来看一下,通常......
  • 她是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为什么强调年龄,因为这个女性患者来了就讲了,说我有这种子宫肌瘤,也有腺肌症,然后你说我都到这个年龄,马上绝经了,杨大夫你就帮我控制一下,把我这症状缓解缓解,如果绝经了,它不再长了,有就有,那我也不想挨刀动手术了。我......
  • 这个患者,说来也是一个巧合,我是给他家属看病,然后他陪着来的,他就跟我说了这个头痛的问题,他说我这个头痛,几乎疼了20多年了,每天都疼,也尝试了很多的治疗办法,那么这个中药能不能治,我就跟他讲,你可以跟我聊一聊,然后,尝试用中药去解决一下这......
  • 这位患者口服的是埃克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出现了副作用,第一就是反酸,烧心,胃特别的不好,自从吃上这个药物之后,胃特别的难受,反酸,水,烧心,甚至有一种灼热疼痛的感觉。再有,大便溏薄,大便不成形,一天两三次,这也是之前所没有的。......
  • 这是一位老年患者,他来诊的时候,伴有的一个症状就是什么?胃胀,胃疼,胸闷,嗳气,老胃病了,很多年了,就是这个心口窝下边特别的胀,吃点东西更加严重,有的时候还伴有疼痛的感觉,用他的话讲,心口窝下边按着都是非常硬的一个状态,这块胀领着胸都是那种......